阅读历史 |

第1176章 我全都要(2 / 2)

加入书签

所以发表在这之前的文章,确实很少有人专门关注。

也难怪陈宏完全不知道有这回事。

就连李**,在重新过了一遍摘要和结论之后,也是有些无奈地说道:

「好吧,这篇论文重点研究的是跨音速段的情况……只是在最后才提了一句,说同样的设计方式可以被扩展到更快的速度范围,但超过五倍音速之后,就因为难以复现实际飞行条件,无法进一步保证准确性了……」

然而,这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坐在前面的姜宗霖和陈宏同时眼前一亮。

俩人虽然刚才争论得很凶,但平日里关系其实还行。

目光只是交汇的一瞬间,就看出了对方想到了跟自己一样的地方。

最后,还是姜宗霖率先开了口:

「96年的时候就能提到复现飞行条件这个说法,看来常院士还真是从那时候就对高超音速问题有过研究啊……」

其它还蒙在鼓里的人这会也顿时醒悟过来。

实际上,常浩南当年刚刚重生,脑子里大部分还是上辈子和JF22风洞项目相关的知识。

因此在撰写那篇论文时,几乎是本能性地就写出了一些在当年还没有广泛流传开来的专有名词。

严格来说,应该算是失误。

然而过了近十年之后再回看,反倒成了他具备十足前瞻性的证据。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了属于是。

……

就在众人之间的讨论重新热烈起来时,一阵纷乱的脚步声从外面的走廊传来。

其中还掺杂着于鸿儒院士洪亮的笑声。

显然,他们刚才一直讨论的正主,已经到位了。

果然,仅仅几秒钟后,两扇房门被两名工作人员同时拉开,以于院士为首的一行数人出现在门外。

而旁边一位明显年轻的,显然就是常浩南。

「常院士,你先请。」

「您请……」

随着一番客套,二人一前一后进入会议室。

桌边的十几人也紧跟着起身,以示欢迎。

好在会议桌宽度足够,常浩南便直接加了张椅子,落座在于鸿儒旁边。

形成了两个首位的布局。

至于同行的其馀几人,都是常浩南的安保和随行人员,并不参与本次会议。

各自落座之后,于鸿儒很快重新进入了正题:

「常院士今天来的正好,我们所的两位得力干将,刚才还在讨论超高速风洞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

他一边介绍情况,一边示意了一下会议桌两边的姜宗霖和陈宏:

「现在,上级既然要搞实用性的高超音速飞行器,那不如就由你这位『评委』,来指导一下我们后面的工作?」

尽管上级在口头通知当中并没有明确整个项目到底以哪个单位为主,但从工作开展的角度而言,肯定是要让风洞去配合飞行器的研发,而不是反过来。

况且刚才在路上,于鸿儒也已经听说,上级正是在听过常浩南的报告之后才做出了上面的决定。

所以出于稳妥起见,他还是选择先用玩笑的态度稍稍示弱。

而对于常浩南来说,坐在这力学所的会议室里,简直就跟回了家一样——

就这张桌子周围的十几号人,他上辈子基本都一起共事过,非常清楚整个团队的水平。

其实用不着什麽具体业务层面的指导。

只要给出确定的方向,以及理论基础就行。

「指导工作不敢当……」

他摆了摆手,态度谦虚地道:

「来这里的路上,包括前面一段时间,我已经看过不少有关JF系列超高速风洞的情况报告,还有姜研究员和陈研究员二位的论文,自问在风洞工程方面还是个新手,需要向各位多多学习……」

不过,一句话说完,语气又突然严肃起来:

「关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我的想法是分阶段推进……首先拿出一种速度在5马赫左右丶采用轴对称锥形体或双锥体的入门级高超声速武器,同时利用相关研究反哺航天领域,实打实地向上级证明我们这个项目的意义……

「所以,这一阶段对于超高速风洞的性能要求,是气流速度在3-4km/s,总温不低于4500-5000K……我知道贵所有一种激波反射技术,可以解决正向爆轰入射激波衰减严重的问题,让风洞达到这个性能指标……」

听到这里,姜宗霖的眼神逐渐亮了起来。

这正是他刚才的主张。

但几乎是紧接着,常浩南又话锋一转:

「但除此之外,要想真正对飞行器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还需要保证足够长,至少是两位数毫秒级别的实验时间,这一点可以藉助起动激波反射控制技术和)激波/边界层污染抑制技术来实现……」

「另外,还需要风洞能够以相对高的精度复现测试数据,这个就需要陈研究员提出的多基频干扰波系适配算法,至于硬体层面……我可以通过特殊渠道解决高灵敏度新型热电偶的供应,当然长期来讲,还是要实现国产化更加稳妥……」

「……」

陈宏的嘴角也跟着划起了一个弧度……

然而,于鸿儒却逐渐感觉出了一点不对味——

听对方这意思,显然是想全都要。

当然,以后有资源了嘛,这倒是无可厚非。

关键问题在于……

这位常院士对于力学所的研究情况,怎麽好像比我们自己还了解的样子?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