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0章 第一百八十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80章

徐州

司马贤翻阅着伊春发出的檄文副本, 感叹道,“啧,伊春城主府那些人, 笔杆子可真厉害。这檄文对老百姓的煽动力太强了。且瞧着吧, 接下来估计又有一批老百姓包袱款款地北上了。”

司马贤的声音里透着好笑和无奈。

他已经意识到了人口的重要性, 土地的耕种需要人力, 开办作坊也需要人力, 更别提, 人口的延续……

他们徐州应该尽量地留住更多的人口才是正确的作法,就像伊春一直以来的做法一样。

然而, 恢复农耕,需要人力没错, 但是北上的大多都是一些穷苦的老百姓,衣衫褴褛的多, 老弱妇孺更是占了九成。四十以下的青壮年,有一说一,大多都被抓壮丁当兵去了。不止朝廷抓,汝阴王安南王双方也会抓。

这些老弱妇孺身无分文。他们有劳动的价值没错,要发挥价值之前, 他们的吃喝拉撒, 都得有人提供。更别提他们之中可能还有病人, 还有孩子, 这种需要额外或者长期支出,却又一时形成不了劳动力人群。他们所占的比重还挺大的,一时间没办法自已养活自已。如果收留这些人, 生活的成本, 全都得由当地的官府来负担。

他们青徐两州目前财力也吃紧, 实在难以安置太多流民灾民。说到劳力,他们采用军屯模式,倒也不太缺乏劳动力。地里的活没耽误就成,其他的要求不了太多。而且今年春耕种,他们徐青两州采用的是伊春去年推广的新式种田法,相信即使没有留住更多的老百姓,仅凭他们青徐两州的人口,他们今年的收成也不会太差。

“可不是吗?这檄文,老百姓听了,心里怕是要感动坏了,心都要偏向伊春了。”汝阴王酸酸地道,“这伊春,真是人才济济。”

汝阴王倒不在意前往伊春的普通老百姓,他在意的是前往伊春的人才。

话说起事以来,伊春抢占了先机,吸引了不少人才前往伊春。

相比伊春,他们徐州人才储备还是短缺,很多时候只能相信‘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这句话,从矮个子里拔高个,多任命几个。他们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人才难求啊,招贤令他们在伊春发布之后也立即发布了。但效果一般。

司马贤又道,“而且,如果没有预料错的话,幽州很快就能统一了。”

汝阴王听完,在自已在心里暗暗将自已与刑长风对比了一番。刑长风所占的幽州,和自已目前所占的徐青两州,地方面积几乎不相上下,但汝阴王不得不承认,论地方的治理,伊春更胜一筹。

“对了,对方答应和我们交易食盐了吗?”汝阴王问。

提到这个问题,司马贤感到头疼,“答应了,但对方不收金银珠宝,他们想要和我们以物易物,而且交易额度只有三分之二。”对方只收铁矿之物,金银铜钱都不收。

由于伊春那边和西戎的交易,现在好几方势力都知道了伊春自已就能产盐的消息。

“为什么不能全额交易?是因为他们产能不行吗?告诉他们,这个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应该不是。”司马贤试探过,试探出的结果是,应该不是产能的问题,他们的产能应该很充足。另外,他还试探出来一点,就是对方的食盐成本可能很低廉。

汝阴王不理解,伊春食盐的产能充足,他们交易又不是不给钱,为什么伊春有生意不做?

想不通,司马贤也无奈,“对方就只愿意交易那么多。”他甚至提出接下来的部分,愿意拿精铁矿来交易。伊春负责食盐这一块的朱永年听了很心动,但最后还是一脸遗憾的拒绝了。

但为什么不愿意给他们交易更多的食盐,这就令人很纳闷,司马贤隐约抓到一点什么,但仔细

去想却又没有头绪。如今青徐两州食盐缺口的部分,他们还得想办法从大梁那里交易,这就很麻烦!

如果司马贤去过后世,就会知道一个词,叫可持续发展。

控制着食盐总量的输出,是姚春暖给朱永年下的命令。他们伊春的食盐,尽管控制在只抢占大梁原有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再过分也不能超过二分之一内。

姚春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她当然知道,不管是西戎还是徐州安南那边,都更愿意买他们的食盐。就是一些走私的盐贩子,都乐意要他们伊春的精品加碘食盐。只要他们敢卖,对方就敢买,有多少吃掉多少。

但姚春暖不是那种因为短暂的利益就昏头的人。

本来他们挤入这食盐市场,就是和大梁抢饭吃。可以说,他们一直在挑战大梁的忍耐力。若他们将所有的客户都抢走了,让大梁在食盐这一块没有了收益,那么接下来就该是大梁掀桌子砸饭碗了。谁都没饭吃。

如果大梁没办法用官盐来获取利益了,一个发狠,将官盐的制法卖掉或者公布,那他们伊春的食盐也要大受影响。

如果大梁这么做了,受益的是徐州和安南双方的势力。如此一来,只会延长内战的时间。

故而,姚春暖一直有意地限制伊春精品加碘盐在整个大梁境内以及境外的份额。

不止是交易给徐州的食盐量进行了限制,就是与西荣的交易量也只是对方要求的三分之二而已。另外三分之一的缺口,姚春暖有意让他们去找大梁购买。大梁只要在食盐这一块一直有过半以上的盈利,肯定狠不下心去砸饭碗的。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