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章(1 / 2)

加入书签

夭枝在牢中听了个大概,太后母族因为私养重兵被抄家处斩,余下发卖的发卖,充军的充军,已是一盘散沙。

太后盘踞朝廷的势力一朝之内出了破口,其余便如大厦将倾,再无回旋余地。

其实若不是因为这私养重兵,欲拥太子夺位的罪名,恐怕还没有这么容易扳倒太后,毕竟太后做事一向滴水不漏。

只是她想不明白宋衷君怎么会参与其中,依她所见,他即便渴求皇位,也应当不会是走这般险路的人。

太后一族又是何处来的财力去私养重兵?

这招兵买马可是要尽倾国之力的,无一处不是在烧钱。

夭枝还在奇怪,就等到了她能出去的消息。

太后母族被抄,忧思过重,没熬几日于慈宁宫崩,皇帝下旨大赦天下,她自然也可以出来。

她这头才进来没多久便又出去了。

狱吏一副果然如此,还好没惹到这祖宗的万幸模样,恭恭敬敬把她送出来。

季尧安已在外面等候多时,“大人,陛下要见您。”

夭枝倒也不意外,毕竟皇帝废了宋衷君,自然就不会视她为威胁。

他先前要关着她,是因为发现她能力确实可怕,怕她与贤王如此交好,会对太子人选动了歪心思。

可如今太子成了他疑心的对象,那她自然也就没有关注的必要了。

夭枝一边走,一边问,“酆大人可有让你去查明白那封通敌信是谁的手笔?”

季尧安却不好明说,“此事下官不敢多言。”

“是太后罢?”夭枝在牢中早已想到,太后如此着急下手祖孙三人,为的就是一石二鸟,宋听檐和皇帝,她都不想放过。

太后这么看重太子,不可能给他留一点障碍,赈灾一事一出,已然完全能看出宋听檐的能力,他对这般令人焦头烂额的事还能处理得如此游刃有余,如何叫人不忌惮?

太后想要的是可以操控、有血脉之亲的傀儡皇帝,而不是摸不清深浅、太有主意的皇帝。

宋衷君和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血脉相连亦是牵制,留着宋听檐自然是威胁,倒不如除掉。

皇帝必然也知道通敌信是假,只是他亦有此心,关了宋听檐也不过是顺水推舟。

他们二人难得目标如此一致,可惜这个目标是宋听檐,对他来说何其残忍。

季尧安听后没有反驳,“还请大人饶过微臣。”

没有否认,便是默认,夭枝自然明白他的难处,“褍凌现下如何?”

“已迁离东宫,如今与旁的皇子并无差别,只是陛下不许他见任何人。”

那便是软禁宫中了,命簿里是有一次宋衷君被废,只是是因为禹州治水,虽说如今不是这个原因,但到底也是顺应此事,她倒不着急,毕竟宋衷君作为未来人皇,是必定有更经验老道的司命看顾,无需她关注。

她需要关注的只是宋听檐,“贤王如今伤势如何?

“殿下自出来之后便一直在府中养伤,如今早已大好,只是太后娘娘去了,殿下必然难过。”

“通敌信的事,他可知道?”

季尧安摇头,“下官不知殿下知不知晓,只是太后病逝,通敌信此事即便查明也乃皇家丑闻,自无人刚声张。”

夭枝暗叹,“不知晓才是最好的。”

有些事情糊涂些才好……

进了宫,殿内比往日沉静,气氛压抑。

夭枝上前跪在,等着皇帝开口。

太后西去,皇帝雷霆手段,将宓家被连根拔起,皇帝算是打了场登基以来最大的胜仗,外戚干政,历来难除,永远是在位者的心头大患。

可皇帝面上却没有丝毫欢喜之色,毕竟他的儿子背叛了他,这可是他做太子时就带在身边教导的儿子,最是看重。

皇帝两鬓生了白发,没了往日的精神气,仿佛一夜之间衰老许多,“你大抵已经知道太子被废了。”

夭枝俯身回道,“国之大事,便是在天牢中也能听到些许消息。”

“朕是真没有想到朕这般苦心教导,到最后竟是养虎为患,朕明明早晚会传位于他,他却要亲近外戚,真是愚不可及!”

夭枝其实一直觉得哪里不对,因为以她从命簿看来,太子谋反这一事根本不可能存在,“恕臣愚钝,或许此事有隐情?天下人都知道陛下会传位于殿下,那么殿下又怎会多此一举?”

皇帝脸色慢慢沉下来,“你觉得朕能活多久?”

夭枝一顿。

皇帝继续道,“太子能等上五年六年,那十年二十年呢,他又会不会想自己永远只能当太子到死?”

夭枝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他也当过太子,自然知道当太子时的难处,头顶一直悬着刀的滋味可不好受,皇帝难做,太子更难做。

若是老子比儿子命长,那便是一辈子也坐不到这把椅子。

更何况宋衷君还有皇太后支持,自己当家做主总比终日提心吊胆,永远要担心被废,想着去讨他父亲欢心的好。

当然,这是皇帝的想法,皇帝就是这么一路走上来的,他这个太子做得风雨摇曳,极为艰难,是以他做太子以来,最想要的就是能够自己当家做主。

所以轮到他儿子涉及到囤积重兵的大事才会如此震怒,这是触了他的大忌,怀疑一旦生出,便如同源源不断冒头的笋,一夜之间便全长大。

皇帝耿耿于怀,“是朕没有教好这个儿子,他知道宝藏的下落,却不跟朕说,反而和他祖母一家背地里行谋逆之事,真是奇蠢无比,他以为扳倒了朕,他就能当家做主了吗!他靠着外戚起来,便永远只能让那群外戚爬在头上指点江山!”

夭枝越听越觉得不对劲,皇帝说得越多,那就证明她的处境越危险。

自古以来,话本子里写得最多就是,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

果然,下一句皇帝就没有情绪地问道,“你是太子的先生,终

日教导于他,他如今被废,你心中可有不甘?”

夭枝就知道他又要疑心,当即俯身磕头,“陛下,您是天子,天下是您的天下,朝臣也是您的朝臣。

陛下让我去教导太子,那么太子无论是谁,微臣都会去教,不是因为太子是谁,而是因为陛下说谁是太子,谁就是太子。”

皇帝听到这话面色微霁,思索片刻,又忽然问,“你觉得贤王如何?”

这显然依旧是试探,皇帝如何想早已是清清楚楚,何需再问旁人,他问出这话,也不过是想要探探底下的臣子有没有左右圣意之心。

她若是真接了这话,只怕当下就要重回天牢端铁饭碗去。

夭枝慢慢直起身子,坦然开口,“陛下,微臣若是真想左右储君之事,又怎会不懂明哲保身?”

皇帝闻言自然知晓她的意思,似她这般明目张胆救这个劝那个的,一百个脑袋都不够她掉。

而贤王是个不怕死的,他明明知道宝藏一事,若早早说出来,他的处境必然好上许多,可他偏偏不说。

恰恰就是因为这般不说,才让皇帝高看他一眼,趋利避害是人性,他能为了祖母忍耐如此,确为仁孝。

皇帝对太子多失望,对贤王就多满意,如今出事,孝之一字是他心中最大的标准。

良久,皇帝才不痛不痒道了句,“贤王是个好的。”

夭枝听完这话,心中越觉不对。

皇帝这是何意,他是随口夸赞,还是有意立宋听檐为太子?

宋听檐又做了什么,让皇帝态度这般转变?

她觉得这次出来之后哪处都不对,不是因为不合理,而是因为太顺了,一切都太过巧合了,像是有人撒下一个弥天大网,将里头的所有人心都拿捏地一清二楚。

甚至清楚到他们遇到什么,会怎么做,怎么想,然后一步步按照他们所思所想织网布局,再坐山观虎斗之。

太后何其人物,皇帝已是帝王术的翘楚,都与之斗了这么久,如今却像被安排了命运,整族连根除去,背后之人却不露神色。

这何其可怕?

可夭枝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这太难了,帝王心术又哪是能驾驭至此的?

想来想去也应当是她想多了,宓家应当是真的要造反。

夭枝出来之后,便看见宫门外站着一个马尾高束的女子,红衣劲装,英姿飒爽,却背着包袱。

是黎槐玉。

她们已有许久不见,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在劫天牢时,如今看来倒仿佛还在昨天。

黎槐玉显然就是在等她,见到她便迎了过来,“我听季大人说你今日出天牢,我本想着去接你,却不想迟了一步岔开了,便只能来这里等你。”

“你费心了,当时若不是你在,恐怕我们都难走。”夭枝顺着引出,“你和殿下如何了?”

她为推动其情劫也算是费尽心思了。

英雄落难,美人在旁照料,她特地照着书里来的,这总不会出

岔子罢?

黎槐玉闻言微微摇头,“我与殿下乃是朋友。”

嗯,然后呢?

夭枝作认真状听着,黎槐玉却是沉默几许,开口道,“夭枝,我要离京了,今日是特来与你告别。”

夭枝瞬间停住脚步,看向她,“你不打算留在王府?”

黎槐玉闻言知道她的意思,她面上微红,片刻后又淡了下来,“我怎会留在王府,救他的人是你,为他入天牢的人也是你,而我不过是顺手一事,殿下虽感谢我,却没有那个意思。”

江湖儿女自来直爽,这话也说得明白。

夭枝黛眉微蹙,也就是说,这般一来不止是太子这里偏离了,连带着宋听檐这里也偏离了。

照理说,这一次过后,黎槐玉应当是会和宋听檐生情,留下做王妃的。

她都来了京都,必然是顺应命簿的,就像太子命中必然会被废一次才对。

夭枝不解,“我是他的先生,救他是情理之中,可你江湖中人,一个姑娘家,却抛开身家性命去救……”

“他有心悦之人。”黎槐玉突然开口,视线落在她面上非常肯定。

夭枝对上她的视线默了下来,她自然知道她说的是谁。

洛疏姣也是苦心救他,甚至不惜和家中大闹,偷偷出来跟着她一路在冰天雪地里跑。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