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章 一代妖后孙若微!毒殺宣宗朱瞻基!(2 / 2)

加入书签

“当朱高炽死后,张皇后让郭贵妃殉葬说过了……”

“现在说说内阁那边。”

“皇帝死了,内阁自然就拿出了所谓的遗诏。”

“当朱瞻基赶回京城的时候,就听到了遗诏,而其中一条最重要,意思是,让朱瞻基回南京,所有人想的也都是回南京,所谓的四方向仰,咸属南京!”

“很明显,这就不是朱高炽的意思,而是那些文官的意思,只不过,遗诏是杨士奇写的,随便添加两句,谁又能知道?”

“那些文官们知道在朱高炽那里,回南京没机会了,于是就干掉了朱高炽,以遗诏的形式,来控制朱瞻基,想让朱瞻基回迁!”

“可惜,朱瞻基不是朱高炽带大的,而是朱棣带大的!”

“可以说,深得朱棣的遗传。”

“他就根本不上当,压根不听你的。”

“回南京?回个屁!”

“当时朱瞻基也不小了,二十六七岁了,又常年厮混在军中,在加上朱棣的言传身教,以及姚广孝当初也当过他的老师,很多方面,自然能够看透看清楚。”

“所以,他继位之后,也延续了朱棣的执政风格。”

“以前,朱棣设定东厂,其实就是为了暗中监视文官集团。”

“而朱瞻基更狠,人家说他重用太监,的确,他是重用太监了!”

“看看朱瞻基都干了什么,他让翰林学士教导太监读书,让宦官通始文墨,然后,就设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与司礼监掌印太监!”

“而这两种职位的太监是干什么的呢……”

“秉笔太监,就是帮助皇帝在折子上批红的,太监看了,要是不通过,还能打回去让人家重写!”

“而司礼监掌印太监,就是掌握印玺的,一份旨意要生效,你官员的印盖了还不行,还得皇帝盖印,掌印太监也还要看一遍折子,认为可以,就盖印给皇帝看,要是不可以,就打回去继续重写!”

“朱瞻基这是直接给内阁找了俩爹!”

“而司礼监秉笔太监,一般还兼任东厂提督的职位,就是去监视文官……”

“人家说宦官之祸从朱瞻基开始,就是朱瞻基设立了这两个内监职务,才导致宦官专政!”

“可你文官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十个文官九个贪,你说宦官之祸危害如何如何的大,但那也是你说!”

“没办法,谁让写史书的是你呢!”

“但凡太监能掌管写史书的权利,你文官不得遗臭万年就有鬼了!”

“而朱瞻基,与朱棣死亡的原因也几乎一样。”

“都是因为郑和下西洋的事情!”

“朱瞻基上位之后,他发现,国家财政几乎快要崩溃了。”

“就是因为夏原吉提议,让朱高炽停止的那些项目。”

“没钱怎么办?”

“朱瞻基就只能开源节流,各种宫里正常采办的,被他停了,没办法,不停就真的没钱了!”

“关键是,这里又爆发旱灾,那里又爆发蝗灾,农民又开始起义,眼看着国库的钱是越来越少,没办法,在宣德五年的时候,朱瞻基就找了个借口,以外番多不来朝贡的理由,命郑和下西洋!”

“这理由找的很巧妙。”

“之前,朱棣让郑和下西洋,就是去贸易的,而这一次,朱瞻基就直接用外番不来朝贡的借口,文官们想反对也不好反对!”

“你外番不来朝贡,明显是不把我大明放在眼里,我派人去找你收一下保护费怎么了?”

“当然,在此之前,朱瞻基也做了很多迷惑人的行为。”

“比如,在宣德元年的时候,郑和当时在南京当守备太监,同时,修缮因为地震导致毁坏的宫殿建筑等。”

“这时候,工部郎中就上疏,请求为修建南京佛寺的那些工匠们犒赏。”

“修缮的好,皇帝一高兴,犒赏点银子很正常。”

“但你上疏就不行,你上疏,这不就是来要钱么?”

“但朱瞻基没有责罚这个工部郎中,而是跟大臣们说,这是郑和指使,然后还大庭广众之下,让司礼监的太监去警告郑和!”

“乍一看,郑和与朱瞻基的关系并不融洽!”

“这也正常,郑和怎么说那也只是太监,还是朱棣身边的太监。”

“如今都是宣德朝了,朱瞻基给文官们放了个信号,让别人相信,你郑和失宠了!”

“到了宣德三年的时候,朱瞻基就专门让郑和与王景弘,将南京的绢、布运送到京城。”

“表面上看,这就只是运送绢布那么简单。”

“甚至,还隐隐有贬低的意思……”

“当京城的官员看到郑和与王景弘的时候,或许还会调侃:哟,这不是鼎鼎大名下西洋的郑大人吗?这运的什么?怎么都是破布啊?几年不见,怎么这么拉了?哎呀,皇上也真是的,郑大人好歹也是前朝重臣,为了大明鞠躬尽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能运布呢?要运,也得运金银珠宝啊!”

“的确,郑和与王景弘,一个是下西洋的总指挥,后来成了南京的守备太监,也就是南京城的太监头头!”

“一个是下西洋的副指挥,也是南京的副守备太监。”

“以前多风光,他们巴结还来不及呢,再看看现在……就运送些破布?还不是丝绸?”

“这简直就是要一撸到底的节奏。”

“当然,这也只是朱瞻基让那些大臣们看到。”

“其实这时候,朱瞻基就想着要为出海做准备了!”

“否则,运送绢布这种,完全可以交给锦衣卫,或者专门押送的押司来进行,用南京守备太监来押送,这不是大材小用了么?南京城的太监就不管了?”

“所以,有,且仅有一个可能,朱瞻基就是想出海了!”

“要不然,也不会喊郑和与王景弘这两个下西洋的一二把手来,这两个家伙,可是南京太监的头头,如果只是押送绢布,还轮不到这两位,如果只是喊二人的其中之一押运,朱瞻基就不一定是想下海,偏偏把两个人同时喊了过来!”

“没办法,没钱啊!”

“喊郑和他们上京城的时候,是八月份。”

“而宣德三年八月份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朱瞻基收到消息,兀良哈有行动。”

“朱瞻基就亲自带兵去巡边,目的是震慑兀良哈,他也知道,光震慑没用,还得打出去才行,还得把兀良哈打疼!所以,又要打仗了!”

“可打仗就要钱,然而,朱高炽在位的时候,国家的钱,不说快用完了吧,也绝对算不上富裕,又是舍弃贸易产业,又是花钱赈灾的,又是花钱屯粮的,光支出没收入了!”

“要是没钱,这仗就没法打,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兀良哈劫掠。”

“而挣钱的门路,朱瞻基也很清楚,就只有下西洋来得快!”

“所以,这才喊了郑和与王景弘!”

“押绢布是真,要打仗了,这些绢布是用来做衣服的,北方寒冷,没有厚一点点棉布衣服,能冻死人!”

“但更主要的,还是喊郑和与王景弘来商量下西洋的事!”

“朱瞻基与郑和、王景弘是怎么商量的不知道,朱瞻基也不可能让别人知道。”

“但为什么又到了宣德五年才宣布呢?”

“这两年,肯定是用来秘密建造宝船了!”

“以前的宝船,不说毁了吧,这些年过去了,也没保养,想要远洋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得重新制造宝船!”

“同时,洪熙元年的时候,造船厂也几乎停工,还需要重新找回那些造船的工人!”

“于是乎,到了宣德五年,六月初九,朱瞻基正式任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而到了七月二十七,郑和还因为建造‘宝船’得当,受到了朱瞻基的嘉奖!”

“很明显,这就不是朱瞻基宣布之后,才开始造的船,古代造个宝船,至少也得以年为单位,更别说大明的宝船了!”

“大明下西洋的远洋宝船,主舰有多大呢,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

“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这么大的船,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能造好?开什么玩笑?就算有图纸,两个月,连个船舱也造不出来!很明显,就是提前两年制造的,眼看着造好了,朱瞻基这才宣布!”

“当然,他也不会宣布是去贸易,而是用不朝贡的理由,相当于出使那些国家。”

“可这次带了两三万人,跟之前几次下西洋的规模几乎一样,这就压根不是去出使,而是直接去贸易!”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郑和直接在南京那边港口下海了。”

“等到宣德八年七月份的时候,船队回来了。”

“只不过,郑和也在返航的途中去世了,当然,郑和虽然去世了,但钱也带回来了!”

“在宣德八年之前,就是船队没回来之前,朱瞻基当时的政策,颇有朱高炽之风!”

“宣德七年,朱瞻基下诏抚须百姓,认为赋税过重,于是十减其三,六月,停了去西北边境卖马的政策,入秋后,又减免了受到水灾的嘉兴、湖州等地的赋税。”

“宣德八年,四月,又免除了一些苛捐杂税!处理了一些冤假错案。六月,多地不下雨,干旱,于是乎,又免除了河南、山东、山西、湖广等地的税粮!”

“而等到船队回来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宣德八年,九月,让杨士奇、杨荣他们去修书,建造“通集库”、“皇史晟”等,这是在效仿朱棣建造永乐大典!”

“宣德九年期间,二百四十名御史官员降职,他又重新提拔一批,当时的弹劾奏折都有二百四十七份,揭发了至少六百名官员!”

“宣德九年的九月到十月,就这么一个月时间,就进行了三次巡边,在宽河之战中,只用了数百骑兵,就把兀良哈部给杀穿,兀良哈部听到是皇帝亲征,直接投降了!”

“这很明显能看得出来,朱瞻基在有钱之后,直接支棱起来了!”

“有钱之后,朱瞻基自然还想继续下西洋。”

“郑和虽然死了,但还有王景弘!”

“王景弘这么多年也是下西洋的二把手了,郑和死了,他就直接提拔王景弘上位。”

“宣德九年,命王景弘继续下西洋,出使南阳等国家!”

“然而,这一次,等王景弘回来的时候,朱瞻基就死了!”

“谁干的?”

“毫无疑问,这还是与文官脱不开关系!”

“之前,郑和下西洋,朱瞻基的各种迷惑行为,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朱瞻基就只是宣扬,说那些国家不朝贡,文官们将信将疑,于是乎,郑和下西洋了!”

“结果,带回来的钱,直接让朱瞻基支棱起来了。”

“那些文官们眼睛都红了!”

“他们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

“而朱瞻基还想继续下海,让王景弘去……”

“这下,文官们彻底忍不了了。”

“他们可不想再发生曾经的事,于是乎,把朱瞻基也给搞死了!”

“至于朱瞻基如何死的……”

“史书记载,生了病,病死的!”

“宣德十年,正月初一,朱瞻基生病了,正月十一,眼看着就不行了,正月十二,驾崩!”

“说实话,太快了!”

“明朝这些皇帝,从朱元璋开始,然后朱棣,朱高炽,加上朱瞻基!”

“一生病,用不了几天就病危,不出几天,就直接嗝屁!”

“有人说没问题,可这问题大了!”

“就拿唐太宗李世民来举例……”

“贞观二十三年,三月,李世民不舒服了,生病了,开始让太子代理国事,然后到了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份,李世民驾崩!”

“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就算病来如山倒,只要有医生的正常医治下,好赖还能多活一两个月呢?有些更是多活一两年呢?”

“关键是,朱瞻基也基本上没怎么生过病,朱瞻基死前两个月,还在巡边呢,还打了一场胜仗呢!结果回去后,莫名其妙的就生病了!然后,才十二天,就挂了!简直快的匪夷所思,就好像皇帝没有医生治疗一样!”

“那李时勉被打的都要死了,还能被医生救回来。”

“宣宗实录是杨士奇写的,而这两个月期间,完全是空白期,压根没有任何记载!”

“就算给他编,他也编不出个像样的理由来,说朱瞻基怎么生病,怎么没的!”

“能看到朱瞻基的人太多了,正常上朝,正常处理政务,正常的等待着王景弘回来!”

“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你让杨士奇怎么编?!”

“所以说,有且只有一种可能,朱瞻基被人下药了!”

“而下药的人……”

“这就不得不说朱瞻基的好皇后了……”

“一代妖后,孙若微!”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