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6(1 / 2)

加入书签

源于语文课本上的《谏太宗十思疏》,也就给魏征贴上了标签——犯颜直谏的谏臣。】

天幕下的众人在天幕之前的盘点中得知魏征是一国宰相。

各朝各代的君臣们:“……”魏征是丞相啊,有治国之才,怎么会只是个谏臣?懂了,后世的学生不读史书。

唐朝之后的君臣们对魏征的了解可以说比天幕异象将要盘点的还要详尽。可以说历朝历代的君臣们但凡有才学,饱读诗书的,都读过史书,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了如指掌。

但他们还是期待天幕异象的出现。

因为天幕异象在盘点一个人物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涉及一些他们所不知道的后世之事,以及后世有能够借鉴的科技与制度;因为天幕异象在历朝历代都有出现,观看天幕盘点的时候可以想象古人和后人都在和他们一起观看的满足心理。

陆游有诗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只是想让先人们知道后世之事,生前抱有遗憾,死后可以瞑目,而天幕异象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当然这些人中不包括亡国之君和奸臣。

【冷知识,魏征曾当过道士。

魏征出生于公元580年,也就是北周大象二年,隋朝建立的前一年,父亲是当官的,家境不错,有读书的条件。但是好景不长,魏征十余岁时成了孤儿,家道中落,生活贫困。魏征不工作赚钱,扔旧喜欢读书,离开家去当了道士。】

洪武大帝朱元璋觉得这经历有点熟,不过他是出家当和尚,得守清规戒律。

原本和尚和道士都没有一堆的戒律约束,南朝皇帝梁武帝萧衍,金朝出现的全真教,这两强行分别给和尚和道士定下了清规戒律。

魏征出家当道士,只是单纯的离开家去道观,没有清规戒律的约束。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魏征年近四十,加入了鼎鼎有名的瓦岗寨,成为李密麾下。有句俗话:“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魏征饱读诗书,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但是李密只看中魏征的文采,让魏征写奏疏,却对魏征提出的计策不予采纳。

是魏征的计策不好吗?是李密没有识人之明。

从李建成听从魏征的计策出去立战功可以看出来,魏征的计策还是可以肯定的。】

【魏征在李密这里是掌管文书的,献策是幕僚该干的活。魏征见李密不听他的计策,转而向李密的长史也就是李密的幕僚郑廷页献策,结果郑廷页也不听他的计策,气得魏征拂袖而去。

一个两个都不听魏征的,李密最后失败了,投降了唐军。】

天幕下的众人觉得魏征对李密是真的仁至义尽了。

魏征以一个书吏的身份献策,李密不听,魏征并没有放弃,而是找上了李密的幕僚,结果李密的幕僚也不听魏征的计策。

李密不能知人善用,败得不冤。

【魏征跟着李密没有前途,随李密投降了唐军,为唐军招降了还在跟着李密混的徐世勣,也就是李勣。之后,被窦建德俘虏的时候,窦建德也只是看中了魏征的文采,任用魏征为起居舍人,记录日常事件。

李建成听说魏征文采好,便将魏征招入麾下,可不是让魏征来写诏书的,而是让魏征替他出谋划策,当他的幕僚。

一个两个三个都是看中了魏征的文采,可见魏征的文采是真的十分出众,而这三人中只有李建成有识人之明,是魏征的伯乐。

不过李建成没有听从魏征的建议当机立断对李世民下杀手,让魏征失望了。

极有可能是李建成知道李渊不会废他这个太子,所以没有必要对李世民痛下杀手,给李世民下毒也不是见血封喉的毒药,似乎只是想要李世民变得病弱,变得残疾,再不能与他相争,只是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对他下杀手,还成功了。】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