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分割战场(1 / 2)
的确,朱才近些年来常在濡须镇守,乃是此处地位仅次于濡须督骆统的将领。骆统尚在病中,此事也只有朱才能为了。
全琮神色威严以对,朱才也丝毫不敢怠慢,拱手应道:「禀左大都督,属下所知之事,应从上月月底三十日说起……」
朱才将他知晓的此处军情,按照时间顺序详略有致的陈说出来,非止全琮,吕岱丶张承等人也在认真听着,时不时还有人出言发问,朱才也耐心的一一解答。
按照此处山川地理,濡须中洲自然而然的成了吴军的指挥中心。
濡须中洲东丶西两侧被水分隔,南临大江,相比于陆上的两座坞堡,对占据了水上优势的吴军来说,是一处不惧攻侵丶更安全的处所。
当下,濡须中洲的军帐之内,聚集了吴国扬州方面的大半重将:全琮丶吕岱丶张承丶吕据,还有太史享丶朱才丶高寿丶贺达等偏将丶裨将。
惟有身为吴国宗室将领的孙韶,还留在建业主持防务,没有前来此处。骆统生了急病,话也说不出来多少,被吕岱遣人在另外帐中悉心照料着。
待吕岱丶张承几人都问过一遍后,坐于上首的全琮也终于开口:
「朱将军,按你方才之语,魏军是遣骑兵先至丶而后步军再至,最后民夫前来。数万民夫,定是从寿春而来,而非合肥。」
「我且问你,步军和民夫从寿春而来,要几日?」
朱才想了几瞬,拱手回应道:「回禀左大都督,从寿春至濡须路程约五百里,沿途皆有水道可为其便,步军乘船可五日抵达,民夫若步行至此,或要八到十日。」
全琮点了点头:「以魏军骑兵三十日进发至东兴来算,魏国应是在派出军队的同时,就从寿春左近徵调民夫,准备向南进发了。」
「狼子野心!魏军这是早有图谋!」
帐中众人也纷纷附和了起来,初来此处,借着骂一骂魏国来激励士气,这是绝对的政治正确,不会出错的。
全琮又道:「魏军遣如此多的民夫前来,除了营建坞堡军营,再不会有其他可能的答案了。」
「我且问一问诸位,若魏军在此筑城成功,则我等领兵之人又将如何自处?有何面目去见至尊?又如何长久保有濡须?」
吕岱长叹一声,声音低沉的开口说道:「江东数郡之地,皆赖濡须一处抵挡魏国,以防魏国船只兵力顺濡须水而至大江。」
「若让魏军修筑营垒,如果他们此后不走,那对大吴是祸非福,甚至还有丢了濡须的可能。」
全琮神情沉毅的点了点头:「吕公所言极对。」
「魏军远道而来,兵力厚重。他们在北面修筑营寨垒墙,前几日我军未能迎敌,今日我从襄阳带回的军队与扬州军丶濡须守军,共有三万馀人,即便称不上优势,却也能说势均力敌了,又如何能看着魏军从容建城?」
说罢,全琮霍然从席上站起,目光灼灼环视众人:「诸位,魏军在濡须水东丶西两岸建城,若不趁着敌军工事未全丶阻其修城,待日后营垒完好,再想拔之可就千难万难了。」
「至尊命我来此,谨守城池,但眼下局势诸位也都清楚,若再不出战,则濡须虽在丶敌军却也将与我军长久相持。」
「我欲整军出战,先择魏军东西一处拔之,诸位可有异议?」
全琮环视众人,可众将一时却没有急着应答,而是纷纷沉默以对。
全琮刚来之时,参军秦晃已经向众人宣读了吴王诏书。诏书之中明白写着,要谨守濡须,不可怠慢。若依着全琮之语出兵,到底算不算违背了吴王旨意呢?
局势谁都看得明白,但与旨意有违,这却让众人都不敢第一时间应下。
过了片刻,吕岱的一声叹气打破了此间的沉默。
「国家之事,必以勇毅相对,不可怯懦畏惧,以致来日悔恨。」吕岱侧脸看向朱才:「君业,为老夫取墨笔和竹简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