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1章 打算(1 / 2)

加入书签

第301章 打算

王璁就指了指村中心道:「难的其实不是三师弟的父母,而是他们族长,族长不答应,三师弟的父母就会一直反覆。」

「而且……」

王璁扭头看了一眼似乎很乖巧的陶岩柏,道:「最关键的是,三师弟得考上度牒,要是考不上,俗世的这个身份对他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潘筠惊讶:「那你怎麽不拦着我?我这都把人得罪完了,我现在去挽回一下他父母还来得及吗?」

王璁笑道:「来得及,每两年他们就要闹一次,闹过就又好了,只要三师弟本事在身,他们就不会真的要跟三师弟断绝关系。」

潘筠放下心来,抚了抚胸口,问陶岩柏,「你觉得自己考不上度牒?」

陶岩柏小声道:「我打算明年去试一下,要是能考到入试单,我就花钱让我爹去衙门走一趟。」

潘筠就看了一眼陶父,觉得让陶父去挨板子,让陶岩柏获得进一步考试的资格有点难。

而且,并不是挨完板子,陶岩柏就可以去考试了,陶父还得异地服役一年呢。

潘筠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们父慈子孝,你爹可能还会为了你的愿望冒险一把,但你们父子的关系如此……你还是熬到及冠之后,自己试一下能不能考中吧,考不中也就是打八十大板,我到时候给你几张黄符带着,让你屁股和腰不是那麽疼。」

和后世之人的认知有些出入,这个世界,很多父母都是开明的,并不阻止儿女出家。

哦,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出家可以躲避劳役赋税。

所以老朱准备了很多政策拦截百姓因利而出家。

其实,也是一定程度上防止父母遗弃孩子。

大明,除非溺子,否则遗弃孩子还是习惯性的把孩子往寺庙丶道观门前扔。

三清观是因为建在山顶,太高了,山路又崎岖,所以没人跑到道观门前丢孩子,但山下的玉灵观丶灵济庙丶福庆观和福源寺等可没少收被遗弃的孩子。

狠心人多,但狠不下心来的父母更多,所以在宋元时,很多父母都是把孩子养到几岁时送到寺庙道观出家,以确保孩子能被寺庙道观收养,可以活下去。

老朱的政策就是针对这部分父母。

他的逻辑也很简单。

小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来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所以,未成年人,其父母要是让他们出家,他们就有罪。

但,律法难下基层,大部分时候,送孩子出家是属于民不告官不究的状态,直到他们要考度牒。

大明的户籍管理很严格,每个人都要有来历。

就算是妙真妙和,她们被捡到后也要立刻上报衙门,给她们制定户籍页,不然,可以说寸步难行。

有时候严格起来,她们连玉山县都进不了。

所以,等到僧道们考度牒的时候,就可以执行老朱制定的律法了,未成年要考,就先打父母一顿,再问罪,异地服役半年至一年,完成了再参加考试;

成年人,可以自己做决定了。

所以,通过初试之后去考度牒,要是没考过,就要打八十大板发回去做庶民。

当然了,三年之后,不屈者还可以再去试一次,反正老朱不限定次数。

所以,在大明当有度牒的僧道,不仅业务能力要足够强,身板还得好才行。

陶岩柏有被安慰到,他看了一眼王璁后道:「那我等及冠,就和大师兄一样去考度牒。」

潘筠拍他的肩膀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实不必拘泥一屋一得失。」

陶岩柏心情激荡,一直犹豫不决的心一下坚定下来,他狠狠地点头。

潘筠是这麽劝陶岩柏的,却还是给他留了一条后路,上前拦住越吵越凶,几乎要动手的夫妻两个。

这是王费隐几人对陶岩柏的苦心,她不愿意就此浪费了。

所以她笑眯眯的对陶父陶母道:「不必忧虑,一百多两而已,现在岩柏即将学成,可以出去行医赚钱,最多五六年就把这笔钱还上了,两位实在没必要为此争吵。」

他们是为这个吵架的吗?

分明是为了……

俩人同时一顿,他们为什麽吵起来的,他们也给忘了。

不过陶父倒是立即想起来,「五六年?那岩柏都多大了,我还想着这两年让他回来熟悉熟悉,过两年就成亲呢。」

他道:「等他成亲,我也算对得起他娘了。」

潘筠:「就算是六年后,他也还年轻呢,不急。」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