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章 渭水离别(2 / 2)

加入书签

渭水之畔,兄弟几人下马攀谈许久,依依惜别。

「七郎果决而有力量。但凡事量力而行,不可焦躁,有事可写信告诉父兄。」

李霅拍着李瑄的肩膀。

「大兄。」

李瑄紧紧握住李霅的手。

长兄如父,李适之在当刑部尚书前一直不在长安,李霅对他最照顾。

「长安的多少别离,都在这渭桥之上。」

李适之在一旁感慨。

「昨夜孩儿的建议,父亲要好好想想。」

李瑄不想说这些,而是又提醒李适之一句。

昨晚李瑄与李适之促膝长谈到半夜。主要是整饬兵部,以防李林甫抓住把柄。

只要李适之将兵部抓牢固,以李隆基现在对李适之的信任,即便李林甫动用「罗钳吉网」,也不可能「攻陷」兵部。

甚至李适之可以反告污蔑,够李林甫喝一壶。

前世李适之因兵部官吏贪污罢相,那时候,李适之已经不被李隆基信任,他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为父知道要怎麽做了,以后有什麽事情,一定会与心腹幕僚讨论,防止是老匹夫的阴谋。」李适之微微点头,又道:「将为父写的书信,交给王忠嗣,他会照顾七郎。那丰安军使陈回光或许等不到你去,就会被调回长安。」

「孩儿明白。」

王忠嗣刚正不阿,治军严谨,李瑄估计李适之的亲笔信不一定有用。

李瑄也不打算交给王忠嗣。

「东晋时司马道子因为经常酗酒,使朝野王公大失所望,众叛亲离,父亲还是要节制一些。」

重新上马后,李瑄向李适之提醒。

主要是李适之太能喝酒了,几乎无酒不欢。

特别是不上朝的时候,喝得酩酊大醉。李瑄担心这一点被有心人利用。

「为父以后会少饮美酒!」

李适之随口一说,但并没有将这话放在心上。

唐人谁会不爱酒呢?

更何况是饮中八仙。

「大兄丶三兄丶四兄丶五兄告辞,父亲注意身体。」

最后向李适之和兄长们行一礼,李瑄骑马上渭桥。

此时,渭水桥上,行人和过往商人不少。

他们都知道,这是长安权贵,送行亲子,不敢靠近冒犯。

李瑄在渭水桥中央,勒马侧身,大声向李适之吟唱:

「孩儿立志出乡关,不建功勋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通俗易懂的小诗,却感人肺腑。

声音传得很远,岸边的李适之听得一清二楚。

「七郎!」

李适之听到李瑄为他吟唱的诗,万般不舍,想要叫停李瑄。

但李瑄已经驰马过渭水桥,扬尘愈远。

罗兴的马上挂两弓,背着包袱跟在李瑄身后。

一句「人生无处不青山」,触动李适之心弦,让他捂住眼睛。

他是堂堂宰相,怎麽能在众目睽睽下流泪呢。

李霅和李季卿赶忙上前安抚李适之。

想到李瑄的年纪,他们心中也难过起来,李瑄这段是时间的表现,让他们忘记,李瑄才十六而已!

看李适之和李霅丶李季卿等父子相拥,泣不成声,路过的行人,闻者落泪。

这首诗传开后,对长安的青年影响巨大。

引起一时的从军热潮。

即便战死,又何必埋葬在故乡的土地,国家到处都是秀丽壮阔的山河。

李隆基读后,都夸赞李瑄「忠贞果毅」,期望「建立功勋」。

……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