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4(1 / 2)

加入书签

展壮大的中原四夷都要面临一个问题:是否汉化。】

【首先,中原地区先天地理位置优越,就是比四夷发展得更好,甚至可以实现的对四夷的降维打击,比如孙吴与山间越人。孙吴一个小小的偏安政权,上比不过雄踞北方的曹魏政权,下比不过拼死北伐的蜀汉政权,甚至在道义上被双方共同谴责,正统上他还摸不着边。就这样的情况,孙吴都能把越人赶出山野,当练手的工具。】

【战国时期秦国周天子的马夫,机缘巧合之下成为诸侯国,晋、齐、鲁等老牌诸侯国集体看不上。秦穆公三次东出均已失败告终。中原进不了,那就朝西!结果‘开地千里,益国十二’,这十二个国家的名字都没资格进入华夏史书。】

嬴政被噎了一下,穆公伟业在秦国人看来自然是没得说,甚至周天子都装模作样表示了一番,其实对于晋和齐这两个老牌大国而言,根本不算什么。他们本身也有抵御四夷的责任,甚至比秦国做得更好。

齐国为第一霸主不就是因为‘尊王攘夷’?

春秋战国打了五百年,也没见什么四夷来中原撒野。四夷确实不够看啊。好不容易出了个义渠王,还被宣太后和昭襄王联手弄死了。

所谓的春秋五霸,也有各种说法,有的认为秦国根本算不上五霸之一。

可见益国十二根本没有什么含金量……

【其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种族都是慕强的,四夷仰慕华夏的强大,就会进行自我反思:是不是学着华夏的样子,我也可以如此强大?所以四夷会不断学习华夏文化,以实现本族的强盛。】

【华夏政权最开始用血缘来区分夷夏,后来他们发现怎么有的夷狄比华夏还华夏,比如孟子说‘舜是东夷人,周文王是西夷人,他们都不是正宗的华夏人’,但他们完全接受了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基本上是一个复制粘贴的情况,甚至为华夏文化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难道后人会认为舜和文王是夷狄?】

【而有的华夏诸侯国尽学了夷狄的东西,比如悲催的楚国。明明是周武王正式册封的诸侯国,就因为与南方夷狄交流深厚,在中原诸侯国眼里已经是夷狄了。齐国‘尊王攘夷’,攘的夷狄之一就是楚国。后来晋楚争霸,也有攘夷的成分。】

【之后便发展成‘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不再用血缘来区分夷夏,用礼。谁遵守华夏之礼,谁就算华夏的一份子。这便是夷夏之防的大体发展经过。】

【最后,中原人相较于四方夷狄而言,人口众多。用人口少的部族去统治人口多的部族本来就是一件难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便是学习人口多部族的文化,实现‘以夏制夏’。比如五胡乱华时期,稍微有能力的政权都会给自己找一个汉人祖宗,匈奴人刘渊就自称‘汉王’,认刘邦为祖宗,追封刘禅为孝怀皇帝,官职建设完全依照汉朝。】

刘邦目瞪口呆:“匈奴蛮子!别乱认祖宗!你们问过我的同意了吗?”

他才因为白登之围丢尽颜面,猛地听到匈奴人都姓刘,这世道也太诡异了,

刘彻大怒,“朕什么时候有一个匈奴当后人了?朕倒是做梦都想灭了你名正言顺的祖宗!”

【要打败中原政权,首先要做的就是想清楚是否汉化!而历史经验总结出来了:不主动汉化,就等着被动汉化。】

【虽然五胡不断汉化,不断被华夏融合,以至于民族性被完全消磨,以至于绝于史书,但他们绝对是成功的。隋唐两朝帝王,上至皇帝公卿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或多或少都有夷狄血脉。当北方草原的激进强悍血脉注入智勇双绝的汉人身体,迸发出的生命力足以让华夏返老还童,再次辉煌。而隋唐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华夏史上最为耀眼的明珠之一。】

【原本华夏从周朝开始就一路强盛,到了魏晋南北朝虽然自己内部乱糟糟,但南方并不是一直孱弱,汉人天然的优越感还是存在,以至于南北争夺正统一直没有个定论。到了隋唐更是自豪感报表,周边夷狄争先恐后当华夏的孝子贤孙。可到了宋朝,形势对调。】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