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5章 民国之大导演(48)(1 / 2)

加入书签

再次踏入北平时, 乐景油然而生恍然隔世之感。

北方八省的大饥.荒似乎一点也没影响到北平人民的生活。

大街小巷行人络绎不绝,货郎卖力的沿街叫卖,几个孩子尖笑着闹成一团, 所有人的脸上都挂着鲜明生动的表情, 空气中飘来不知名点心的甜香,悠长嘹亮的声音响起:“卖冰糖葫芦喽!”

……北.平.政.府是不会允许大批灾民流入的。

而就在同一时刻,北方八省太阳曝晒着大地,大地龟裂出一个个饥渴的口子, 寸草不生, 鸟不拉屎, 饿殍遍野, 成群结队的野狗和灾民一同化作豺狼贪婪的啃食着人尸, 若真有炼狱, 那么一定就长这样吧。

乐景呆愣的站在车水马龙的长街, 此时北平的和平安逸生活于他而言多像一戳就破的肥皂泡。

他现在闭上眼睛, 耳边似乎还能传来饥渴的哀嚎。

他知道北平不缺粮食。

百姓们手里粮食不多,但是世家从不缺粮食。他们的粮仓堆的满满的,足够几代人吃上几十年。

然而大多数世家都在哄抬粮价, 宁肯把粮食放在仓库里发霉化土也不赈灾救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赚很多很多钱。

乐景这次回来,就是要竭尽全力从有钱人手中“哄骗”来一些粮食。

……为此,他可以不择手段。

他望着北平的湛蓝澄澈的蓝天, 敏感的从拂面凉风中觉察出来了一丝属于冬天的凛冽。

冬天就要来了。

又要有一大片秸秆要倒下了。

……

乐景回到北平,顾不上回家, 先去了电报局, 天南海北的给华夏电影协会的会员发电报。

“余在陕省赈灾一个多月, 此时灾情之急之严峻, 可称得上六十年一遇……粮食告急,请君伸出援手!”

“陕省某个姓张的男孩,其母饿极跌倒,即刻便被抢走送进肉铺为人所餐……阁下不过少买几本书,就可以救活几十人的性命!”

“偶有陕人贪恋故土不肯离开故土,亲人暴毙却不敢放声大哭,唯恐被人听到闯进来,也不敢让尸体下葬,因为会有人挖走尸体,街边公然就有热锅煮煎……人人带刀出门或防身或捕猎……如此惨事实在是耸人听闻,请君大发慈悲,多多捐钱……”

“草根树皮竟然也成为了美食!很快草根树皮都被扒光了,灾民只能吃鸟粪,吃观音土,吃自己的骨肉……昔日老秦之地,怎能如此不堪?余知晓兄台仁义,特将难处告知,静候佳音。”

乐景在电报局足足待了一天,他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发出了多少封电报,他只知道他今天花了几百大洋,这些钱可以换成好几石粮食。他心痛,但是知道这是最好最快的办法了。

协同将乐景写就的电报稿翻译成明码,进行发送的几个电报员早就泣不成声。

他们泪眼朦胧的凝望着那个憔悴疲惫的年轻人,他脸颊微陷,眼眶周围的黑眼圈近乎乌紫,明显很久没好好休息过了,陈旧的长衫上似乎还携裹着黄土高原的风沙。

他自陕西来。

只是电报稿上的寥寥数语就已经让他们毛骨悚然,泪流满面,亲身在那个炼狱里爬出来,千里迢迢前来北平求援的年轻人又要多么痛苦绝望?

而就在他们悠闲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时,在陕西,在甘肃,在河南……又有多少百姓被人分食?

不能想……不敢想……

在亲眼目睹电报员发表了最后一个电报后,乐景终于吐出一口长气。

他习惯性的露出一个和气的笑容,有气无力的说:“麻烦你们了。”

几个电报员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连声道:“您太客气了。”

“我们也没做什么。”

“您是个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乐景沉默的点点头,刚转身离开,身后又响起了电报员的声音。

“谢先生,请等一下!”

乐景微微转身,就见几名电报员从窗口里探出身,向他的方向勉力伸长了胳膊,三只手里都捏着几张纸票,开口叫住他的那名电报员说道:“谢先生,这是我给灾区人民的一点心意,还请您拿去多买点粮食。”

那几张纸票皱巴巴的,边角处还被撕开了几道口子,这是货真价实的血汗钱。

乐景一怔。

电报员却误解了他的迟疑的原因,不好意思的说:“我们身上没装太多钱……”

对上三双真诚急切的双眸,乐景心头一热,差点丢人的流下眼泪。

他对他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们,谢谢!”

“我们根本没做什么,和谢先生您做的事比起来差得远了!”

“谢先生高义,我太佩服您了!”

“我们才应该谢谢先生!”

于是前来电报局办事的人们就看见了这样奇怪的一幕,隔着窗口,三个电报员和一名落魄文人互相鞠躬,明明是有些滑稽的一幕,在场的人却禁不住被四人间肃穆庄严的气氛给感染了,心头不知道为什么有点酸酸的。

……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