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7(1 / 2)
“是八岁了。”
“那很快就要嫁人了。俞有地胡闹,二娘也不劝着点。
像我十一岁就嫁进李家,操劳家务,生儿育女,伺候公婆,还要每日做绣活贴补家用,那时候的人年轻没知没觉——俞荷玩儿两年也就能嫁人了。
成文今年十五,和我们英儿年岁相仿,你们如果有意,我去说。”
死老太婆好算计!也不看看马三面俞有地答不答应。
不想想,今非昔比,再闹出事来,后果谁承担得起。
“阿娘,这事你就不要想了。我们家高攀不起。俞有地将来进京赶考,若成了,我们去边塞放羊都没机会。”
“哪里就那么厉害了!我还是他岳母,师娘呢!”李老太笑着说。
“俞有地亲爹娘,健在,您啊,就别和三娘一样白日做梦了!”
张氏笑着说,理智告诉她这事想都别想,但这样想着心里当真痛快极了,尤其想到李三娘又恨又悔,简直是活该!
“我哪里就是做梦!”李老太喃喃自语,张氏不理她准备出去了。
又折回来故意说:“阿娘,俞有地给了俞有花十亩免税田,给了俞老三岳父赵芳元十亩免税田,要真在意你这个师娘岳母,就不会问都不问一声我们。”
“你哪里听来的闲话?”十亩田能收一千多斤水稻,这是真的?李老太气的呵哧换气。
老太太得长命百岁。
张氏看着李老太把气喘匀了,才道:“孩子们的婚事,我自有主张,若让我听到不好的话,孩子走歪了路,我就把阿娘送到慈安堂去。想来,靠他大姑父和二姑父给的,你也够吃够用!”
“我不去。不去。话都是你说的关我什么事!不关我的事。”
那慈安堂都是孤寡,还要做苦力,不去不去,李老太跑着院子里出去了。
张氏不屑一笑,拿到手的才是真,谅婆婆也不敢坏自家名声。
“阿娘,晚饭早点回来端!”张氏决定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让李老太端碗外面吃饭,省得俞有地又陷害她。
林清忙完手头的事回了后宅,问段氏,道:“你说,俞举人还有个长女?”
“是啊,叫俞梅,长得挺体面,只是没有俞荷机灵,比俞荷大五岁,今年十二了。怎么,你又改注意了?”
“没有。我就随便问问。”
“问问就问问吧。这俞荷和小王爷攀上关系,又有易家兜底,我们可惹不起。”段氏放下手里的金簪,又摘粉嫩的桃花绒花。
“县太爷要管河道,要我说让他管去!俞有地在赵家私塾干得不错。听她们说,先生们今年比往年更认真。我们家二宝要不要接回来?”
“再看看吧。”
也有十里八乡的乡邻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邓郎中是皇亲国戚……”
“听说了吗?邓郎中是……”
“听说……”
乡邻这些话的意思是我惹不起……我不配……找邓郎中看病。
一个多月过去,邓郎中终于发现往常找他们看病的人,一个都没来了。
俞荷这会儿提着小桶拿着大葫芦舀子,跟在阿爷身边给长高一截快抽薹的油菜,一个个施肥。
也不嫌臭,心里乐滋滋,这可是她以前的本职工作。
爷孙俩浇地,俞有粮用牛车一桶桶从张家湾拉水来和粪水。
旁边五亩地种了一亩冬麦,两亩洋芋,剩下的两亩家里准备种玉米和杂粮。
“阿爷,我那两亩药田,师父建议我种半夏,说半夏是长在农田里的,可以种好。夏天的时候你帮我收种子。”
“好。我给你帮忙挖。等后坡地里长出来,都给你挖了种。”俞老头看看小孙女棉花塞鼻子,头上扎着防尘防土的蓝布巾,一身蓝布碎花衣裳裤子,像极了村里帮忙干活的的女娃,不由得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