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6章 第 286 章(1 / 2)

加入书签

胤祚把王大人未来四年的时间安排得如此井井有条, 每年扩建的分院数量都以某个康熙看不懂的规律递增,忙得一年下来可能过年都不一定能回来。

满朝文武之中,估计也就索额图、纳兰明珠、李光地能跟他有些共同话题。

——这三人自从离开京城去长江黄河两域建钢筋混凝土堤坝, 就再没回来过。

其中固然有从长江黄河两域回到京城再回去, 路途遥远, 耗时巨长的缘故,也有想早日建好钢筋混凝土堤坝, 阻止洪水在大清的国土上肆虐的缘故,或许还有想做出一番成绩, 让皇上更为看重他的缘故。

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能让大清变得更好,让大清百姓过得更好。

康熙沉默两秒,“行,给你。”

语气里颇有一种“为了大清和百姓,也只能牺牲他们几只羊了”的无奈。

胤祚顺利达成目的,开开心心地抱了一下康熙, 顺口夸赞道:“谢谢汗阿玛, 就知道你对我最最最——好了!”

康熙的嘴角微微上扬,炫耀似的看了一眼太子:听见了吗?

太子抿紧了唇, 不太开心。

他倒是很想回一句:六弟现在夸你,是因为得到了他想要的人才。

可他很快意识到, 即便这么回了,汗阿玛也会很高兴, 还会反过来问他:那你怎么就不能让胤祚也高兴一下?

一句话就能把他噎得哑口无言。

太子顿时产生了网罗人才的紧迫感。

六弟每次都是问汗阿玛要人, 如果他手底下养了用不完的人才,比汗阿玛那的还要多,六弟就会来问他要, 到时候被夸的就是他了。

……其实夸不夸的也不是很重要,他只是想宠弟弟而已。

太子小脸严肃地点点头,没错,就是这样!

为了达成“让弟弟无所顾忌地问他要人才”这个宏大的目标,太子开始疯狂地开动小脑筋。

他虽然是储君,也在御书房和汗阿玛一起批阅奏折,偶尔做些事,但权力不是很大,名声也不响亮,那他要怎么样才能招来人才呢?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太子自己想不出好主意,莫名有点想念索额图。

三姥爷在某方面是做得不太好,但还挺会来事的,要是他在这里,必定会想出个好主意。

亲额娘已经过世,亲爹不能问,太子只好跑去询问太皇太后,小脸皱成一团,十分苦恼地表示:“乌库妈妈,六弟总是缺人,汗阿玛那也不富余,保成想帮帮他们。”

太子摆出这样那样的正经理由,说得他自己都快信了,却发现太皇太后和苏茉儿脸上都挂着和蔼又有些微妙的笑容。

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那笑容中多少含有一点“你编,你继续编,我信算我输”的意思。

太子:“……”

是他的演技退步了吗?不,也有可能是乌库妈妈和苏茉儿年纪大,经历多,见惯了这种场面。

没事,不慌。

他又没有做什么坏事,不必心虚。

太皇太后稍稍一想就知道太子在打什么主意,无非是眼看着胤祚每次都找康熙帮忙,当哥哥的心里不舒服了。

想被弟弟依靠依赖就直说呗?搞得这么歪七歪八,胤祚能知道个什么?

“那你就跟小六一样,发一个招贤令。”

太子立马摇头,作为一个弟控,弟弟用过的手段第一时间出现在他脑海,可被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离上次发布的时间太近了。”

接连发布招贤令,会让百姓觉得朝廷求贤若渴,跃跃欲试,但也会让不少本就对大清无感或厌恶的百姓觉得朝廷无人,再大肆宣扬起来就麻烦了。

太皇太后能不知道这一点吗?就是想知道太子怎么想的,闻言打趣道:“我还以为你是不好意思发小六那样的招贤令呢。”

太子:“……”

上次六弟发出这样的招贤令,他睡着了都还在担心会有人骂六弟是文盲,骂爱新觉罗家一点都不讲究,好在最终的结果还不错。

可六弟能用那样的招贤令,是因为搞技术的都更喜欢直白一点的方式,他要是用了,恐怕得被不少文人喷个半死。

而且,太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让他用词藻华丽、文风优美的招贤令没问题,可让他用“我缺人才,你们快来!”这样的招贤令,实在令人脚趾蜷缩。

一看他这反应,太皇太后就知道答案是什么,没再继续逗下去。

“科举三年一办,先多招些人进来,慢慢培养就是。”

太子犹豫着说:“六弟更喜欢实干型人才,科举选出来的大多更擅长做文章,入不了他的眼。”

通过科举一步步爬上来的王大人,如果不是这一次偶然让六弟看到了他的才能,谁知道会在工部蹉跎多少年再出头?

等到那个时候,王大人身上的灵气就被磨得差不多了,再做不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图。

太皇太后:“科举只是提供了一个能在我们面前露脸的机会,有些人能抓住,有些人不能。你要是不用现有的科举选拔人才,难不成还要创建一个类似的制度?”

太皇太后清楚太子这么说的理由——胤祚招来的那些技术人才根本没有几个能通过科举,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目不识丁,却掌握了一手极好的木匠活、农活。

这样的人才失之可惜,总令人想找一个办法把类似的人才挖出来为己所用。

太皇太后不想吗?康熙不想吗?

他们想,但做不到,这是只有胤祚能做到的事。

过去的朝廷并不那么看重木匠、泥瓦匠、农民,可他们这些人到了胤祚那儿,就能发挥完全不同的效用,还能全心全意地做事。

太子沉默了许久,低垂着小脑袋,眸色不明:“保成曾经想过开设一个和科举差不多,但专门选拔技术人才的制度,只是……”

后面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科举开办了这么多年,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制度,也有具体的选择标准,但技术人员的范围太广了,木匠、泥瓦匠、农民这些都得分门别类,工程太大。”

更重要的是,不用多想,太子就知道他的这个提议会被人驳斥。

满朝文武之中,不是靠科举上来,就是靠家族荫蔽,或者靠实打实的军功,这些人哪能允许木匠、农民随随便便就跟他们站在同一个高度?

哪怕某些满朝文武自己和祖上都是地里刨食的农民,可他们自认已经穿上官服,地位转变,和那些人不同了。

太子还不能把阶级利益相关看得很透彻,他只知道某些人对六弟表面上恭恭敬敬,实则眼里还藏着一些轻蔑。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