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一百五十二(2 / 2)
老四,史书上的你凭借八百精兵发动靖难之役,从允蚊手中夺去大明江山,应该也能明白这个道理才是。怎么会教出这样的后代?"
朱棣:"……"这他怎么知道。
他如果知道,皇位哪里会传到朱高炽手中。
朱元璋目光沉沉地盯着朱棣, "大明的兵绝对不能废,前朝那些血淋淋的例子还不够作为教训
吗?"
朱棣心中一动,恭敬地回道: “父皇放心,儿臣明白。”朱椟和朱榈见了撇撇嘴,哼,父皇就是偏心。老四的后代那么不成器,还是愿意把皇位传给老四。要是换了他们,早就暴揍一顿了。
武周时期
武则天原本是歪着身子悠闲的坐在龙椅上,闻言不由坐直了身子, “地府还管这个?还能学习军事上的知识?"
要强的武则天对于“内政不错,军事不行”还是有些在意的。没有哪个皇帝能坦然接受这样的评价,尤其她还是唯一的女帝。
若是能将大唐失去的疆域再打回来,是不是能证明她军事也是可以的?
武则天头也不回地问道: “天幕的话都记下了吗?”
她身后,穿着起居郎官服的女官立即出列,回道: “禀陛下,天幕说的话臣已经一字不落全部记下,并且还将一些比较有用的话用朱笔标注好了。"
武则天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错,赏。"府兵制和卫所制是吧,她记下了。
【不仅武则天这边面临练兵问题,李世民那边也有这个问题。众所周知大宋的军队是历朝历代最垃圾的。
而且宋代兵制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兵制了,宋代军队分两种,一称禁军,一称厢军。
禁军是宋太祖赵匡胤弄出来的,他为了防止地方军队势力过大,再次造成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想出了从地方上抽调优质兵到中央另外编队,组成禁军。
禁军的挑选,身长体重都有标准,符合标准的,就送中央当禁军,不合标准的,留在地方作厢军。厢是城厢之义,厢军是指驻在各地方城厢的。
可以说‘模特’这个词就是赵匡胤弄出来的,他用木头造了个模型,让人按照这个模型去地方上挑选禁军。
把身高体重达标的优质兵都抽走,只留下一些身高体重不达标的兵给地方军队。这样地方军队就没法和中央军队抗衡了。
/>等到打仗需要派兵的时候,再由中央拨禁军到战场上。
听着是不是觉得没什么问题?问题可大了,首先就是禁军是怎么练兵的?古代厉害的军队都是战场上真刀真枪练出来的,禁军在练兵的时候没有上过战场,等打仗了才把他们往战场上拨,效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更恐怖的是大宋的兵一旦招募了,就不能轻易脱行伍,从十几岁招募进来,一直养到六十岁,还在军队里,其间只有二十岁到三十岁这十年可用。三十岁到六十岁这三十年,他已老了。
而且在军伍十年,精神也疲了。这样的军队,有名无实,于是只有再招新的。因此军队愈养愈多,纪律又不好。这就是宋朝的冗兵的原因。
兵不行还冗兵,大宋绝对是自古以来头一份。
古代的兵纪律其实都没多好,但大宋的兵绝对是不好中的翘楚。大宋之前的大唐用的府兵制和募兵制,府兵制在均田制还没破坏的情况下还是挺不错的,士兵会为了保护家中的田而努力,在战场上表现的比较勇武。
唐朝前期用的是府兵制,唐玄宗后改用募兵制。
募兵制是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省了府兵往来与路途的消耗,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朝廷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缺点就是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就是后面的五代十国。宋朝也是募兵制,赵匡胤为了防止五代十国骄兵悍将的局面出现,他又做出改革了。
为防兵卒骄惰,宋太祖经常换兵驻防,因此宋朝虽然不怎么打仗,但在经费上却等于年年动员,年年打仗。
军队老是在路上跑,又把将官和军队分开了,军队一批批调防,将官还是在那里不动。最后造成了兵不习将,将不习兵。
这样的军队战斗力会高吗?
最后一点,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宋朝的兵基本是没有土地的,后期招募的都是流民、土匪、贼寇,古代不是还出现了一句“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吗?
这就是真实写照。
br />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木讷地点了点头,何止是沉默,如果是他遇上这样的兵肯定要抓狂的。他没想到宋朝的兵居然会如此……垃圾。
在军中,军纪是头等大事,军纪都不行,如何率兵?
但李世民再一次发现了宋朝是真的富裕,按照宋朝这么养兵,每年得拨不少钱吧?
可养兵却不用兵,只让他们来回跑,李世民真的很想对宋朝的皇帝们来一句:你们是不是有病?钱多得没地方花可以给他啊,他很需要钱。
贞观初年武德充沛的武将们齐齐沉默了——今天也是被大宋的神奇操作秀到的一天。
*★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和李世民一个想法的还有汉武帝,同样穷但是想打仗的刘彻非常不理解,转头看向桑弘羊: “宋朝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养兵?”朕也想要!
桑弘羊苦笑: "……臣不知。"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他做这些也是为了防止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再现啊。
后世觉得不合适可以改,他又没说是祖制不能改。
【当然在初代天策上将面前,他个人的勇武是可以弥补这些差距的,毕竟皇帝的禁军还是比厢将强上不少的。
所以李世民冲锋陷阵,一马当先,一路上屡战屡胜的时候他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大问题。
只是觉得大宋的军队没有大唐用着顺手。
直到他遇上了大金的精锐部队,一向擅长以少胜多,打了许多漂亮仗的李世民被打懵了。他的兵居然这么快就被冲散,宛如一盘散沙。
当时李世民的表情是这样的:(ΩAΩ)
要不是最后来了一队救兵,看着还能打,李世民都想狼狈撤退了。
打退金军后,李世民看着刚才表现的极为不凡的白袍小将,心生招揽之心。遂问:将军如何称呼,是何方人士?
白袍小将:在下岳鹏举,将军不敢当,只是元帅府前军统制下的一名百夫长罢了,不知将军是?李世民闻言眼睛瞬间亮了,一名百夫长就这么厉害,那元帅府岂不是卧虎藏龙?
此时的李世民还不知道面前的人就是岳飞,毕竟地府的岳飞是
中年岳飞,戎马半生的中年形象和年轻时差别还是挺大的,最关键的是地府只叫名,不叫字。
李世民刚想挖墙角,刚才被冲散的副将就找来了,一口一个官家。
岳飞震惊地看着眼前的人:官家?
此时的岳飞内心又惊又喜:官家不在临安怎么会在北上的路上?莫非官家也想北上,夺回京师?李世民不悦地看了一眼副将,来得真不是时候,没看见他在招揽武将吗?
对于怎么刷武将的好感度李世民可谓得心应手,就没有他刷不了好感度的武将。
刷好感第一步,先不要暴露身份,平辈相交,称兄道弟,等对方无意中知道你身份时,好感度会蹭蹭蹭往上涨。
第二步,给足信任,给予高官厚禄。
第三步,赢了表彰,输了安慰。三步走完,武将好感度手到擒来。如果对方是降将,那更要礼遇几分.…】
唐太宗时期
尉迟敬德忽然转头, "陛下,原来你当初是这么刷好感度的吗?"
程知节也巴巴地看向李世民, "陛下,难道之前说的那些赏识的话都是刷好感度?"其他被招降的武将也纷纷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 “……不是,朕当初可是诚心相交,绝非刷好感度。”
秦琼左右看看,一堆武将,全是从其他诸侯哪里转投李世民, “陛下诚心相交的人可真不少。”
李世民: “……”这个梗过不去了是吧?
【提起岳飞谁能不唏嘘一句可惜没碰上一个英明的君王,而是碰上了赵构这个奴颜婢膝的货。要是遇上的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又怎么会留下千古遗憾。
就算不英明,平庸不指手画脚也成啊,可惜偏偏遇上了赵构这个人神共愤的垃圾。后世常调侃拴一条狗在龙椅上都比赵构强,至少狗不会指手画脚,残害忠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