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P3西汉基业掘墓人粉墨登场(精修(1 / 2)

加入书签

懂点儿帝王术但不多的皇帝

【但不吹不黑,跳进汉元帝治下的朝廷来看,汉元帝在位要说大过真的没有,他只是嗯……那个……太柔仁了,你们懂吧?他要是放在宋明也是能被吹嘘一口的守成之君,就是放在前面七任明君连任的汉朝真不够看,才成为乱我汉家者的皇帝。】

刘彻死鱼眼,像看傻子一样看‘胡说八道’的仙幕,只觉得这玩意儿在扯蛋。

“蠢,你要是被绑架了你就呼救,朕去救你,不要在这里说胡话。”那个宋明朝得垃圾成什么样子才会觉得这种皇帝是能吹嘘的守成之君?看惯了有勇有谋、把群臣玩弄于股掌中的好皇帝,刘彻还真看不上这种把握不了朝政的‘柔仁’皇帝

他才不要跳进汉元帝治下的朝廷看,身为一个皇帝不求他的预判能预判到百年后,但至少下面两代帝王的处境得考虑下吧???

而这个后辈他明显连下一辈都没考虑到!

至于说什么身体原因放权给宦官?这在刘彻眼中根本不成立,无身无德者当什么皇帝?趁早配种生皇孙才对:)

刘彻再一次思考起未来皇子们的教育方式,他觉得汉宣帝后面的帝王是真的不配坐上他们汉家的皇位。

仙幕应该没有被绑架,它继续说道【所以通过汉元帝的这个教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音乐上造诣极高,能做出妙如仙乐的艺术家不一定能做好皇帝。就像写得一手好词的李煜成亡国之君,写得好书法的宋徽宗成为俘虏一样,艺术家的听话不能让他们维护国家统治,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人心,是一群虎视眈眈的豺狼虎豹。

还能看出,一个熟读儒家经典、圣人教诲的好儒生不一定能够做好皇帝,汉元帝符合儒家道德标准,但他做了皇帝却也不能儒臣们期待重现上古圣君们的治世,要不然汉元帝一朝也不至于一下子埋下两个让汉朝灭亡的伏笔……】

还在动脑思考皇子们教育方式的刘彻: ".…这个‘柔仁’帝又给他大汉带来‘惊喜’了??埋下宦官这个隐患也就罢了,现在又来一个?

刘彻:真惊喜:)

【汉元帝任用宦官石显等人,在汉王朝第一次搞起了宦官当政,这是他给汉朝灭亡的第一个伏笔

——宦官弄权。而第二个伏笔则是他的皇后——王政君。】

刘彻皱眉,心

中开始阴谋论,一个女子竟然能够成为泱泱大国亡国的伏笔?

难道这女子又是另一个‘吕后’?让汉室再经历一次诸吕之乱?

【西汉灭国的的原因自然不是王政君这么个女子,她不是直接原因,她充其量只是中间的链接,是间接原因。真正的灭国原因是她背后兴起的另一个利益集团。

是的,西汉另一个灭国集团——外戚,在汉元帝时就开始在历史舞台蹦趾起来了,并且成为西汉灭亡的直接原因,为汉朝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仙幕这么说刘彻就懂了,这些女子不是西汉灭亡的主要原因,重要的是这些妃嫔背后的外戚势力。

儒家势力,宦官势力,外戚势力。

刘彻面目肃然,他就看看这些外戚势力又是怎么个‘骚’操作法!

【说到这边王政君,我们就不得不说她为何能成为汉元帝的媳妇儿,还让她成为西汉灭亡的一大伏笔。

一切只因她的超长待机——她竟然整整活了84年!历经元成哀平四任汉朝皇帝,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她的经历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生拼到后面,活得久确实是一种硬实力。

以至于汉元帝的老丈人王家能够从汉元帝就开始活跃在汉朝舞台,成为西汉一大外戚进行专政,蹦趾到了汉朝灭亡,成为西汉灭亡的钥匙眼。

王家:咔哒。

西汉:我无啦~】

仙幕形象声动地展示了王家怎么咔哒,西汉怎么无,但可惜刘彻并没有get到仙幕的意思,就这点儿东西他怎么get?

他现在就震惊一个点。

“活了八十四年?”活了七十岁的刘彻本以为自己已经是长寿了没想到这女子竟然能够比自己更长寿!

刘彻甚至有种想要向这人请教如何活那么久的秘诀。就离谱。

【王皇后成年前可以说就是一个不受宠的小透明,克死了两任未婚夫后因算命的说她乃是贵不可言的命格,于是进宫……凑数当了个大透明。

大透明不会一直透明,因为她还真就是贵不可言的命格,她阴差阳错被选为汉元帝媳妇儿!

那时候还是皇太子的刘奭姬妾已经有十几了,但这些女子愣是一个都没怀上孩子,太子刘奭和他曾曾爷爷汉武帝一样就差被怀疑不孕不育

了??

但王政君来了就不一样了!】

快三十岁才拥有第一个孩子的刘彻尤其懂这种感觉,他当年就是死活没有孩子,要不是他脸皮厚,换个脸皮薄的怕是都不敢出门了。

后面子夫生下刘据他开心得设置还能和匈奴再赶上百八十仗,打得他们七零八落!想到这里,刘彻不由得有一丝丝期待仙幕后面的话,这女子怀上了?【王政君在成为刘奭后院妃子的第一夜!

就一夜!

她就成功怀上了皇孙,堪称上天开挂!这个挂带来的皇孙,正是汉成帝!】

看到他老刘家又传下去一代了,刘彻嘴角微扬: “这人的离谱程度应该不可能离谱过汉元帝吧?”汉元帝那么柔仁,这个皇孙应该不会吧?

刘彻是如此期待着,但……事实证明他对庸君还是见识少了。【汉成帝,一个让汉朝在衰亡路上越走越快的的加速石男人。他不像汉元帝一样柔仁,他懂点帝王之术,但说是一点就是一点,不多,真不多。】

刘彻嘴角的微笑僵住了,他嘴角抽搐道: "什么叫做懂点帝王之术但不多?也就是这人又搞砸了???"

刘彻觉得他老刘家的风水是不是不行了,真连续出两个不行的庸君?【看到太子有后。汉宣帝非常开心,把皇孙命名为刘骜,字太孙,亲自抚养。

这刘骜前头表现得确实不错,和汉元帝一样热爱经书典籍文辞,性格‘宽博谨慎’。皇帝急召,他讲礼,不走皇帝专用的驰道绕了一大圈去见他老爹,感动得汉元帝稀里哗啦,直接下令皇帝驰道太子也可走。

柔仁的汉元帝和刘骜度过了一阵父慈子孝,相亲相爱的美好时光。但!好景不长,后头的刘骜装不下去了,开始终日沉浸于宴饮玩乐。

汉元帝虽然是个仁善的帝王,但这种关乎一国继承人的问题上倒是不敢糊涂,主要是刘骜的沉湎酒色太明显了,这完完全全就是亡国之君才干的事。

他的荒唐事迹让汉元帝觉得这个太子无才,想要废了换新太子,换成宠妃的儿子定陶王刘康。

不过刘骜自然没有被废,要是被废就没有后面的汉成帝了,因为忠厚的汉元帝面对的不仅仅是太子刘骜,还有他身后奸诈狡猾的王氏外戚,他们可不想太子被废。】

刘彻:.…

刘彻已经不想对汉

元帝这个后辈的做出什么评价了,这个后辈确实是不调皮、不捣蛋、好学习能听话、心地善良、多才多艺,啥都好的翩翩公子,但皇位上不容许善良之人。

他觉得这个后辈做了什么他都能够承受,他现在就很好奇汉成帝到底能够多么的荒唐。

【一辈子几乎被宦官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汉元帝实际上不仅被宦官蒙蔽了双眼,外戚势力,甚至精明的儒臣都能够从皇帝身上啃下一块肉。

中山哀王薨,刘骜面无哀色,汉元帝责太子师史丹,丹哭诉一番,汉元帝:史丹都说了是他嘱咐太子不要哭的,他怎能不信呢!信!

于是汉成帝逃过了第一次被废危机。

当汉元帝的心再一次动摇,想要换太子时,善于揣摩皇帝心意的史丹立刻过来探望皇帝,套路在

有用不在旧,嚎啕大哭重现。我们忠厚老实的汉元帝不忍臣下涕泣,立刻放弃想要改立太子的决议。

汉元帝:今天也是有情有义的一天呢QvQ

当然,可能太子背后的王氏外戚集团与汉成帝乃是汉宣帝曾经最疼爱的孙子这两点原因在汉成帝心中应该也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只不过汉元帝可能真没想到,刘康适不适合当皇帝不知道,但终日沉湎于玩乐的刘骜没有出乎他的当初的意料,这娃真的不适合继承皇位。

竟宁元年,元帝崩,太子立,为孝成帝。

刘骜登基,产长待机的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一股比汉元帝时期的宦官相比较更为强大的王氏集团举家登上了西汉政治舞台,开始在西汉末期盘根错节的立起来了。

王氏当家人,王太后的兄长王凤第一时间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

是不是觉得这个位置超级眼熟?当初卫青就是坐在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军政一把抓的。

这还不止,一日封五侯走起,王太后母弟王崇为安成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食邑千户、五千户、万户等不等。

就连王政君母亲离婚与继父生下的异父弟弟苟参,王政君也不想让他闲着:出息了自该扶持母家!封封封!都封上侯!

她自比汉武帝时的外戚田酚,也想给他封侯爵……

完全没有想到外家势力太过强大,可能会影响到自家娃

的权势。

只不过汉成帝还是带着点脑子,并没有给着母亲的异父弟弟封侯爵,只是让他担任侍中、水衡都尉而已。

但不可否认的是自此王家权势大炽, ‘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真‘举家’登天,踩着刘家登天。

这一步‘骚操作,直接为西汉的灭亡敲起了丧钟。】刘彻没想到后世外戚之风兴起还有他的一份力。

田蚡确实算是外戚,是他母亲王娡的同母弟弟,他幼年登基,朝中权势基本上都是母亲王娡在协助,加之田蚡本身能言善辩、口才极佳,故而他一登基,太中大夫的田蚡就被提拔成武安侯,官拜太尉,后面更是登上丞相之位。

只不过这田蚡掌权后贵而骄溢,独断横行,身边势力成堆,妄图把势力从他手中移走,以私憾而族灌夫,杀窦婴,最后被他设计杀死了。

“秦汉皆讲究军功授爵,或者推举入仕,但这两种法子容易为世家大族所掌控,长此以往牵制皇权,故而朕前期才会亲信外戚。但没想到后世小辈做法竟比朕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彻脑中思索着对策。

宠幸外戚是皇帝刚登基时常用的策略,这法子能够打破登基时幼主难以控权的弊端,打破朝中密闭的关系网。

但倘若皇帝操作不当,最后就会走向外戚专权的外劫不复之地。

就像现在这个蠢皇帝上位后就大肆奉上外家,以至于外家专权一样。

刘彻在思考,他是要更改取仕之法,还是改变女子的教育,不要一登上太后之位就大肆要封赏,要懂得什么叫做盛极必衰,知道‘适当’二字怎么写。

【其实汉成帝也是想努力改变汉朝外戚专权的局面的,他想要制衡。】

还在思考怎么解决未来外戚专权现象的刘彻愕然: "没想到这皇帝竟然带了脑子,懂得制衡?"

【是的,当初他提拔王家这个外戚势力就是为了打击汉元帝朝留下的另一股势力——宦官势力。

汉成帝通过明升暗降把汉元帝时出了名的权臣石显任命为长信中太仆,让其远离权利中心,再让朝臣上疏揭露石显及其党羽过去的罪恶,从而免石显官罢石显职,然后——拔除宦官走卒。】

>

刘彻愕然。

"简直就是套娃一般,外戚牵制外戚,外戚永不灭绝!漂亮!"刘彻嘲讽道。

这汉元帝的外戚不会也是用来牵制汉宣帝时的外戚吧?不过想想他就知道不可能,最有可能的就是汉元帝的外戚是汉宣帝时遗留下来的。

卫家几近灭族的汉宣帝‘外家’无外乎就是早期帮助他的那些人,而这些人又和汉元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刘彻懂了,所以汉成帝面对的外戚势力是经过汉宣帝与汉元帝两朝发育的强大外戚势力….

【丞相王商。

此王商非彼王商,这乃是当时活跃于汉元帝、汉成帝政坛上的外戚家族,实际上他是汉宣帝的外家。】

刘彻没想到还真是套娃,这股势力果然是遗留自汉宣帝的。

【这股来自汉宣帝、汉元帝的外戚势力政治手段和见识不在王凤之下,甚至高于王凤,并且王商可是稳扎稳打在政坛上稳步高升的类型,理论上来讲都王凤不是他的对手。

这两人也如汉成帝期待的那样因为政见不同的原因,开始针锋相对。

王凤正面刚不行,但他可是能够摇人的,于是他就与另一个外戚史丹合谋,调查王商家错误的同时上疏诬陷王商,最后被免相的王商第三日就悲愤得吐血身亡。他死后家族势力自然被王凤等人拆解干净,家中子弟在京城任职的基本上都被赶出长安了。】

刘彻看到这里刚欣慰不到两秒,就听到仙幕继续说道:

【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这场制衡术的效果就像我们知道西汉终归会亡在王家手里的这个参考答案一样,汉成帝的制衡之术失败了。】

【西汉三大势力:宦官、外戚和大臣。

反正不要指望人多的地方没有党派之争。

自古以来这种权力斗争,皇帝一般是扶持三方势力让他们成三足鼎立之势。

就像汉武帝早期依赖王太后的外戚与汉景帝遗留下来的豪强、老臣对抗,但是后期为了更好的掌权对抗王太后的外戚,他引进了自己招募的中朝臣子们,让整个朝堂呈三足鼎立之势。

就是后期进一步引进的酷吏,没有掌控好翻车了。

还有一种是两方对垒,就像汉元帝喜欢儒官但还是扶持宦官进行制衡一样,汉元帝

想要达到的就是两方对垒的效果,但无奈宦官的威力巨大,外戚势力弱鸡,汉元帝一朝的宦官直接干掉儒官一家独大。

而一家独大是制衡中最差的一种效果,甚至可以说是失败制衡做带来的反噬所以我们的汉成帝也迎来了制衡的反噬。】

刘彻: …

刘彻直接痛苦面具: “我老刘家的子孙不会是控制不住没人压制的王家吧.…”

【汉成帝扶持的王凤是唯一能够与经历宣、元、成三帝的王商家族对抗的利益集团,由此我们可知王凤这群人后期的势力多强。

现在唯一能够与他对抗的王商集团已经被他拆解吞吃入腹了,也就是——王凤集团在这个朝堂上几乎没有能够与他对抗的势力了。

为了自己的势力能够保持长久,汉成帝的舅舅还在继续壮大势力,用的手段那个叫无所不用其极。

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能力强、名声大?那就进行排挤,让其退出权利中心。许皇后之父许嘉有碍他王家的权势?那就设计让他引退。

皇帝想要利用宦官?那就继续压制宦官。

王家的势力实在太大,大到汉成帝本来想用自家外戚来牵制其他势力,现在变成了王家的势力滔天到不可控,王家势力再无可节制,成为这场政治战斗的最后胜利者。

王太后的七个弟弟皆封侯,老大王凤的官位别说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官位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再加上看他在朝堂上排除异己的种种操作,懦弱的官员进皆聚在他身周,让他成为隐形的皇帝,一万一人之上。

真正开启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的王氏时代。皇帝是什么?有他力量强?】

仙幕最下面附带小字介绍这所谓的‘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王凤、王音、王商(成都侯)、王根,最后传至王政君的侄子王莽。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