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6 章 后续影响2(2 / 2)

加入书签

这一晚,一行人睡得格外香甜,就等着天幕带来的新内容……

在宋朝,东京城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行。

“天下第一商行”

“大宋商行”

“爱国商行”

“忠君商行”

一个比一个名字叫得夸张,甚至有商行为了名字差点打起来。

宋仁宗时期,东京富庶,不缺大商户,彼此比来比去,比了名字就开始比作慈善。

“我们天下第一商行捐款一万钱给火器厂!”

“这也配叫天下第一?我们大宋商行捐款十万钱给书院,支持寒门学子读书!”

“我们爱国商行给军队捐食物和衣物!”

“我们忠君商行捐酒精和药物!”

当大商人在比拼炫耀自己的大手笔慈善时,这些成果已经来到了各个地方。

尤其是条件艰苦地位低下的军队,在天幕不断提醒武力的重要性后,朝廷给的待遇更好了,民间也开始主动给军队捐献物资。

没直接给钱,懂得都懂。

军队被后世曝光过欺上瞒下后,也不敢接手钱,目前朝廷方面派出的是公主来监督,官商有样学样,也开始让女性去发放军粮。

“这是用在刀剑伤很好用的药材,还有可以消毒的酒精。”负责的是一位管事妇人,面容慈祥,说话的语气温和的像是自家的母亲,让不少士兵看了就感到亲切。

女人自然不方便与将军来什么酒色往来,认真谈论着公务,细细叮嘱:“酒精是根据天幕的实验从酒水中提炼出来的药物,浓度非常高,只适合用在伤口杀菌上,切记不可口服,会烧灼肠胃。”

将军和负责后勤的官员彼此一对视,眼神都闪过一丝了然。

什么“口服”,其实是担心军中把酒精当酒水偷喝了。

管事妇人说得温和,将军也领她这个情,大宋的军中名义上禁酒,其实偷喝酒的情况屡禁不止,若是不提前提醒,真有人偷喝了酒精,那可能就会闹出人命。

将军主动道:“酒精数量稀少,我让军中大夫来保管。”

早就等着接收药材的军医看到抬上来的酒精,心中颇为艳羡:还是商人有钱有资源,比朝中太医院研究酒精的速度还要快。

其实也可能是太医院研究出来了酒精,第一时间是给宫中的贵人用,还轮不到地方上的军队。

这一次,地方上的军队全靠本地商人的大手笔赞助,福利待遇好了许多,总算不至于饿着肚子打仗,也不需要只能用木头兵器训练了。

在朝中,赵祯开始统一货币,以实用为主,严查外国购买大宋的铜币铁币,要交易只能用“交子”。

即使这样,在大宋的货物大受欢迎的情况下,外国商人都使用“交子”,反而流入了不少外界的金银铜铁。

在沿

海的市舶司,官员开始严查走私大宋铜钱铁钱的现场。

“日本韩国还有菲律宾这些国家其实都有自己的金属货币,但是他们自己就是不费心,专门从大宋交易货币回去。”

在严查之后,市舶司官员对着亲自来查案的王安石无奈摇头:“还有很多直接购买我大宋的货币,哪怕下过‘禁钱令’还是有人在走私。”

“难怪天幕说大宋货币值钱,全世界都有。又能当钱用又能当货币,不就是又一个蜀锦。”

王安石虽然知道天幕既然提到,就说明情况严重,但是在没看到之前,没想到如此严重。

“管严点,外国缺不缺货币不重要,我大宋再缺还得亡国。”

“是!”

一向与王安石不和的司马光亲自在统计海外的金属货物,前后对比一番数据后,司马光对结果还是有些不满。

“日本的生铁数量不多,菲律宾这些国家不是有矿吗?怎么都只卖这么点?”

这是大宋加严“禁钱令”后新的政策,加强海外金属购买力度。

市舶司的官员道:“铜铁终究太重了,外邦的木船太小,吃水承重不够,运来的金属都不多,还得靠我大宋的商船。”

另一位官商道:“我们商行已经准备去日本做金银铁生意了,如果日本人不会开矿,我们也愿意施之以援手。”

说着,市舶司的官吏和官商都笑了。

“哈哈,我大宋人当然是热心。”

“日本人每次来时都哭穷,结果竟然有那么多好东西!”

“其他国家不也是,我宋人还是太实在了……”

市舶司的官府里面,一片热闹谈笑。

外面,路过的海商撇撇嘴:“好面子罢了,哪怕穷也得在人面前装出富豪阔绰的模样来。”比如赔款叫“岁币”,听起来像是平等往来,但是谁家平等往来一给就是大半个国库的给钱的,自家都要给的倾家荡产了!

“少说两句。”他的同伴赶忙拉着他快走几步,免得被里面的官员和官商听到惹麻烦。

二人一起上了码头:“捕鱼船队归来了,商船也要下海了,我们去看看。”

海商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巨大的船队,大大小小的海船,透露着一股奢华气息,一看就比他们这样的个人私商有钱。

这是大宋朝廷组建的船队,准备出海远行的船队。

海商看着船队满眼羡慕,他若是也有这样豪华的船队就好了:“这支朝廷的船队可不仅仅载了商人,听说还有测绘地图的专业人员,找矿采矿的,嘿嘿。”

现如今,工匠很受欢迎,经验丰富会采矿的旷工更受欢迎,都是高薪聘请出海,现在邻国找矿,日后说不准还会去更远的西洋美洲等地。

友人知道的更多,比如他知道这支船队要沿着天幕给出过的郑和下西洋的路线,结合天幕给出过的世界地图的轮廓行走。

“这支船队不仅要去日本,菲律宾,还要去非洲。天幕说西非有黄金,有

人愿意往西非去试试。”

海商看着源源不绝的商人与技术人员登船,难得说一句好话:“但愿大家都能平安归来!”

友人叹气:“这一去就不是一两个月能完成的,海上还是太危险,就怕出事没命。”

他又何尝对海外不好奇,还是舍不得家人,舍不得目前已有的荣华富贵,明明有机会进入船队,依然选择了放弃。

海商又是一句回怼:“留在大宋难道不危险吗?”

目前的大宋又是缺钱,又是三位强大的敌人,还有靖康之耻的危机近在眼前。

就算没死在海外,留在大宋,没准还是要死在靖康之耻。

说完,两人齐齐沉默了。

就算有了天幕的提醒,不让赵佶当皇帝,难道换做别人大宋一定能撑过去吧?皇帝陛下如今可是依然没有儿子……

大宋再有钱,朝廷不立起来,还是让人无奈啊……

.

在明朝,朱元璋也在微服私访,带着善武的朱权和朱棣,当免费保镖了。

朱权一想到天幕之前说过自己被朱棣利用还被监视,看朱棣就有点不对劲,奈何朱棣脸皮厚,热情地又是端茶又是送水,给老父亲和兄弟伺候的像是祖宗,自己一个四皇子像是伺候人的下人,才让朱权心气顺了点。

朱元璋带儿子,来参加南京的庙会。

曾经的庙会原本在固定时间会开市,但是朱元璋有意抑商后,明初的庙会举行的不活跃,明朝中后期才开始随着商品经济一起爆发式发展。

现在,朱元璋连海禁都开了,也不在意这点庙会市集,允许固定地点每日都可以交易,就想着刺激百姓做生意,让市场上货物多流通一点,赶紧解决大明宝钞的问题。

朱元璋特意走到偏远一些的庙会,不知名的寺庙,僧人主动帮忙维持秩序,还会帮带了孩子的大人看管小孩。

对于原本香火不旺盛的小寺庙来说,庙会也是一个聚集香火的机会。尤其在天幕讲过少林寺成了武道宗师之后,天下寺庙无不羡慕少林寺,以大侠道义来约束自己和寺庙,无形中对百姓多了一层责任感。

朱元璋看在眼里,对这些和尚难得多了些好感,比元末他起义时只接待保护富人的无良和尚好。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热闹的庙会市场里面,迎面而来的就是一阵阵香喷喷的热气,和各种乡音夹杂着的叫卖声。

“卖面条,客官吃面吗?”

“鞋垫,鞋垫,卖鞋垫,绣花鞋垫看一看!”

“豆浆,豆浆,客官喝豆浆吗?”

“猫咪,家里刚满月的小猫咪,买猫咪吗?”

“小猪崽,肥肥的小猪崽,特能长肉,买猪吗?”

……

朱元璋看着庙会上的摊主,能看到这个不知名小寺庙的庙会的参与者与寺庙一样不起眼。

商品的原料朴实,规模比较小,商人的口条紧张,看得出许多人还是第一次来做生意。

是手艺还真不错(),第一批敢有胆量来尝试的人都比较有底气。

朱元璋带着两儿子一起吃完后?()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朱棣热情地赞扬:“你家这面条手艺的确不错。”

“那的确。”摊主看着憨厚,一被夸奖就打开了话匣子,“我婆娘厨艺相当好,我们村还有她娘家村里,谁家做喜事都要请她去帮忙。”

民间喜事这种大事请邻居和亲朋好友,一般都是手艺和人品很受认可的。两边都请,足以说明他妻子的手艺厉害。

朱元璋微笑着看向忙着调味的妇人,妇人被丈夫夸了一句,含羞带怯地瞅了丈夫一眼,染上风霜的脸上依然能看出年轻时的美貌。

两夫妻虽然没有多余的动作,但是一个默契的眼神,一些默契的动作,你下面我调味,你装碗我帮你擦汗,你提锅我换煤炭……虽然朴实无华,依然能看到民间夫妇相濡以沫的深情。

朱元璋想起了宫中的老妻马皇后,突然有些后悔今天带着两臭儿子,早知道带妻子一起出来。

带着这样的遗憾,朱元璋吃完饭再继续逛庙会时,看到各种小玩意都忍不住买一点。

草编蝈蝈、雕花葫芦、木刻玩具,植物果实串成的手串,还有生动的泥人,头上顶着小树叶,还有个用树叶遮阳的小娃娃,一边看着摊子一边脑袋一点一点的打瞌睡,仿佛是小泥人活了过来。

朱元璋看着小娃娃,想起了他第一个儿子朱标。

朱标小时候也是这般可爱,朱元璋忍不住故意叫醒小娃娃:“小娃,泥人多少钱?”

小娃娃懒洋洋睁开眼,还没说话,先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打得鼻涕泡都出来了,惹得朱元璋哈哈大笑。

笑完,朱元璋就大方地把整个摊子的泥人包圆了。

这些泥人成本不高,但是价格也不高,哪怕一天挣一二文钱,对于这些一辈子也没见过多少大钱的农人来说,已经是很高的收入。

还有落榜考生,干脆搭了摊位帮人写信。

不忙的时候,落榜考生就安静地写书,说是受到天幕启发,要写小说。

开了海禁,海上贸易是朱标在负责,朱元璋更在意民间的普通老百姓,亲自来查看。

这一看,朱元璋很欣慰。

只是两儿子背着一大堆小玩意,累得仿佛在做牛做马。

朱权也绷不住了,跟朱棣抱怨:“老爷子这是给几个小的买的吗?果然还是小儿受宠。”

朱棣却疑惑:“不是吧,最小的也不是玩泥人的年龄。”

论年龄,要说给孙辈还差不多。

“或许是给我们所有人?”朱棣脑洞大开,“老爷子觉得童年亏欠了我们,想要一人发一个玩具弥补一下?”

朱权嘴角一抽:四哥你是不是知道未来会当永乐大帝开始放飞自我,这个猜测未免太放飞自我了吧?

朱元璋在前面听着,就当没听到。

童年亏欠?

亏欠个屁,他打下江山给儿子们封侯,锦衣玉食权利滔天,

() 还亏欠和弥补,想得美!

朱元璋心里冷笑,等回到宫中,让两人把东西送到了马皇后面前,然后下逐客令:“可以走了。”

朱权:“…………”

他就知道……

朱棣:“就这?”

他们两陪着出门又是付钱又是当搬运工,竟然啥都没有?

就连一起吃的面都是他们付的钱!

朱元璋:“滚!”

朱棣在心里痛骂老爷子的偏心,回去找徐王妃寻找安慰;

朱权见怪不怪的行礼告退,回去找宁王妃吐槽。

等两烦人儿子走人,朱元璋亲自打开包袱,把一件件小玩意挨个摆在马皇后面前,绘声绘色讲起庙会的景象。

马皇后听着听着,脸上露出回忆的神色,显然也是想起了两人一起在民间的生活。

在朱元璋登基为帝后,她被困在深宫,看似比以前锦衣玉食更为富贵,却也多了更多的束缚与压力。

想到这里,马皇后脸上多了几分黯然。

见状,朱元璋愧疚地拉着马皇后的手:“妹子,下次咱俩一起去。”

要说亏欠,他真正亏欠的人,只有他唯一的妻子,从贫贱一路走来的原配,他的妹子,他的马皇后!

.

在海禁与闭关锁国最为严重的清朝,玄烨的紧迫感也是最为严重的。

他一项项政策发下去:“提拔民间擅长外语、工业、医术的汉人。开办满汉学堂,开各种科目,开启民智……”

负责此事的官员之一张廷玉问道:“陛下,录取学生时满汉的比例是?”

“按一样的来。”

玄烨的话让满汉官员都很意外,却听玄烨道:

“天幕说大明诸侯王是养猪养成了废物,我大清的八旗子弟何尝不是。骑射民族连骑马都不会,何其讽刺。”

原本隐隐有些埋怨的满人官员顿时也无奈起来。

他们再怎么用军功挣爵位,子孙不争气,什么都不会,真是太丢祖宗的脸了!

在玄烨的强势压力与满人高官的一致赞同下,原本不能务农也不能经商的满人终于开始加入市场,不能继续躺着了。

大清需要大动干戈的地方太多太多,玄烨没日没夜的忙着,不知不觉,七天时间一晃而过。

荆咕的声音再次响起时,玄烨甚至没反应过来。

他揉了揉连夜批改奏折的眼睛,晃了晃还有些昏沉的脑子,抬起手,让人泡一壶浓茶来醒醒神。

【大家好,七天时间一晃而过,咕咕又跟大家见面啦!】

【今天,我们讨论的第一个话题,是一个劲爆的话题——帝王之死!】

帝王之死?

岂不是也包括自己是怎么死的?

玄烨还没喝浓茶,立刻清醒了!!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