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问」(1 / 2)

加入书签

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问」

于志宁正在大声念诵着,「太子有令,自大唐立足中原,博陵崔氏掠夺乡民数十年,这些钱财乃是地方恶徒掠夺所得,如今收缴朝中,用之于民。」

这是太子殿下的命令,换作别的太子,换作是别的皇帝。

人们听到这些话,多半是会心生怀疑,也会犹豫。

但这些话是从东宫太子口中说出来的,人们自然是相信的,这位太子向来是说到做到的。

有如此一个太子,朝臣十分有信心。

「如此多的钱财,河北到底有多少家破人亡。」褚遂良叹息道。

这些天,于志宁整理河北诸事的卷宗颇有心得,他道:「当一个人想要一样东西,这件东西在别人手中,他就会想方设法得到,如此便有了掠夺,期间会发生许多事,世家便是如此,当朝中无法管制,他们想要让一个人失去所有,很容易。」

正想说话的褚遂良忽然愣住了,他看向城门外。

此刻城门外,有一个人策马到了城前,他翻身下马大步朝着洛阳城走来。

褚遂良当即沉下脸,眼前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长安的京兆府少尹许敬宗。

如今京兆府尹江夏郡王不在长安,许敬宗在长安可谓是大权在握,而现在许敬宗也有了靠山,那就是房相。

等对方走到了近前,褚遂良道:「许敬宗,你不在长安协助房相,你来洛阳做什麽?」

别看他褚遂良如今贵为中书侍郎,许敬宗的气势可一点都不输他,抚须道:「自然是奉房相之命,前来向太子殿下禀报长安事宜。」

褚遂良道:「给老夫便是,代房相递交太子殿下。」

许敬宗一挥袖道:「不用。」

「怎麽?你担心会耽误奏章递交,许少尹未免太轻看我等了。」

「不用代劳,某家亲自去见殿下。」

于志宁不想褚遂良与许敬宗继续针锋相对,而耽误了正事,忙道:「殿下如今就在宫中。」

许敬宗点头,这就走向宫中。

到了宫门前,许敬宗问了守卫才知太子殿下原来不在宫里。

「殿下早知许少尹今天会来洛阳,便让末将在此等候,随末将来。」

许敬宗稍稍作揖,跟上脚步。

正值雪天,李承乾就坐在洛阳的东城头,眼前火锅所煮的汤水沸腾,面前坐着谷那律老先生。

身后是小福,她将鲜活的鱼杀了,而后将鱼肉切好,将鱼骨剔除,盛入碗中,端到殿下的桌边。

李承乾夹起一片鱼放入火锅中煮着,又道:「在晋时的食经中有记载,美食鱼脍,但孤不喜欢鱼脍,还是煮过更好吃。」

谷那律道:「老朽也不喜鱼脍。」

君臣两人相对而坐,近来这位老人家对太子殿下越发满意,两人都快成了忘年好友。

李承乾喝着茶水,道:「过了今年又年长一岁,也不知孤还要当多久的太子。」

谷那律道:「殿下很着急登基吗?」

「倒也不是着急,只是惦记这件事的人太多了。」

「哈哈哈……」

许敬宗走上这处城楼,就听到了老人家的笑声,他跟随侍卫走到近前。

风雪下,正值盛年的太子坐在风雪中,吃着火锅煮着茶,十分地惬意。

「殿下。」

「一年不见了,这一年有劳你在长安主持大局。」

许敬宗递上奏章道:「这是今年长安的近况,房相都拟好了,还请殿下过目。」

李承乾拿过奏章放在一旁,道:「许少尹看起来消瘦了。」

许敬宗道:「臣……」

李承乾笑着道:「是想念稚奴与慎弟,还有狄仁杰他们在山东博州,心中担忧吃不下饭?」

本意上,许敬宗不愿意收晋王为弟子,可毕竟相处久了,虽不是弟子,但出于本心上,还是愿意教晋王殿下为人处世的道理。

「孤近来在想,既然许少尹不愿意收稚奴为弟子,考虑要不要给他换一个老师,褚遂良如何?」

许敬宗忙道:「殿下,不可。」

「那就于志宁?」

许敬宗又稍加思量,道:「于志宁虽学识渊博亦有才干,但绝不是晋王老师的良选。」

「那李客师?」

「回殿下,李客师年事已高。」

李承乾叹道:「那你说谁更合适?」

许敬宗躬身行礼道:「臣以为颜勤礼很合适。」

「可颜勤礼已收狄仁杰为弟子了。」话锋一转,李承乾迟疑道:「倒也不是不行。」

许敬宗暗自松了一口气,「殿下明鉴。」

「既然来了洛阳,就多留一些时日,孤想让张大安去一趟河北,洛阳京兆府的事交由你来暂代,长安的事交给颜勤礼打理。」

「喏。」

李承乾颔首:「坐吧。」

「谢殿下。」

风雪遮挡了这里的景色,雪势越来越大,淹没了洛阳城热闹。

当天,临近夜里,太子命朝中休沐,今年十一月就迎来了休沐,比往年来得早,而且是真正的休沐,皇城中的各部官邸都关上了门。

因今年早春时节,就开始为东征大战做准备,紧接着就是皇帝东征,朝臣自那时候就开始忙碌。

又过了半年便遇到了韦挺案,朝中六部忙碌一年不停歇。

如今太子终于下令休沐,朝中众人也终于长出一口气。

可太子说的休沐,向来是与以往的休沐不同,除了不用早朝,不用在官邸内坐着,在家中也要做好随时应付朝中之事的准备。

一旦有事,随时穿上官服处理朝政,所谓休沐不休息,便是这个道理。

经过与谷那律老先生在洛阳东城门的谈话,君臣两人在大唐支教书籍编排上也有了方向。

李承乾坐在贞观殿看着老先生让人送来的书卷。

李唐王朝,皇帝家也就是李家的祖宗是道祖他人家,因此在教导与编排上,多多少少都带着一些道门的味道。

李承乾打开书的第一页,就是自强,卫国与安民。

这基本上就定下了这卷书的基调,往后崇文馆的支教事业就是以这卷书为主了。

之后便是如何保卫家国,如何安民的内容。

对这卷书的内容,李承乾还是很满意的,这是未来数十年中,崇文馆教书,教人育人的要领。

李承乾看完这卷书,对一旁的内侍吩咐道:「其中多加一些前隋末年的事迹,记住当初的艰辛,千万不要忘了如今的天下平定,又付出了多少,再将朝中的这些年平定西域,征战天山的事迹写上。」

「喏。」

从谷那律的角度上来说,多一些书籍上的学识会更好,但从储君或者皇帝的角度上来看,要广为传播的书籍除了要秉持正气,还要有为家国社稷有用的话语。

打心里,李承乾并不想用汉武帝刘彻的手段,大唐也没有天人三问。

即便是有,那也是对人世间的道理的辩证,永无止境地辩证。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