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问」(2 / 2)

加入书签

即便这卷书不能成为天地立心这样的大作。

谷那律老先生的第一篇就这麽被太子殿下打回来了。

不过这位老人家并不气恼,他老人家很享受与太子的辩经过程。

一个老人家坐在崇文馆,当今太子坐在皇宫中,两人之间就这麽保持着书信来往。

之后的时日,李承乾又将其打回了六次,一次次减少了繁重的内容。

甚至希望这位大儒将儒学的内容化繁为简,更加意简言赅。

除了张玄弼不敢吱声,这位大儒的其馀弟子也来了洛阳,他们皆为老先生的事对太子不满。

张玄弼看向一旁的老师,这位大儒正面带笑容地看着太子送来的见解。

又听到弟子们的吵闹声,谷那律起身道:「你们不要吵了,历来成书都不是一朝一夕的,有争执也是应该的。」

见老先生要离去,张玄弼跟上脚步道:「老先生这是要走了?弟子家中都已准备好房间。」

谷那律摇头道:「老朽习惯了与书籍为伴,枕着书籍,卧在书卷上入睡,崇文馆有很多书,很好。」

张玄弼亲自送着老先生离开。

临近腊月,李承乾又收到了父皇的军报,今年不能回来过年了,来年的朝贺与宗室诸多事,一概交给太子来主持。

为此,河间郡王李孝恭急匆匆来到了洛阳城,面见太子。

乾阳殿,李孝恭一路从长安赶来,便第一时间来见太子,来到了殿内。

殿内,太子殿下坐在上首一言不发。

李孝恭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什麽。

叔侄两人很为难,陛下出征也就算了,太上皇他老人家如今还在世,各地的宗室封王应该来向太上皇与太子朝贺。

往年如此,今年就算是陛下不在朝中,也应该如此。

可是,今年宗室诸王竟然一个都不来。

见太子还是不讲话,李孝恭不悦道:「岂有此理,他们真是岂有此理。」

李承乾感慨道:「恐怕今年的腊月,会是往年以来最冷清的。」

李孝恭道:「这些人都应该去西域种树!」

李承乾又道:「他们毕竟都是父皇的兄弟姐妹呀。」

兄弟姐妹又如何,这位太子还是说拿下就拿下,李元婴,李元祥的下场如何?

还有蒋王丶虢王如今还被软禁在宗正寺,两年了,凄凉至此。

「皇叔?」

「殿下请讲。」

「你说孤的叔叔与姑姑们,是不是都担心会有来无回?」

李孝恭道:「殿下贤明,臣这就去安排人手,到各家询问,问问他们,如何不来朝贺?」

各路宗室王为何不敢来洛阳,其中缘由也很明朗,这位东宫太子实在太残酷。

小时候的太子是多麽地纯良又和善,现在的东宫太子则是一个多麽可怕的人。

不说江王与滕王的事,光是河北之事,这位太子杀了一千馀人,流放了四千多人。

洛阳城前的血,洗都洗不乾净。

西域的树,种都种不完。

河西走廊以西形成了一片广袤的胡杨林。

这位太子还要让人继续种树,一直种到沙州与瓜州。

东宫储君已成了宗室诸王的心中阴影。

李承乾揣着手走到殿外,「皇叔。」

李孝恭站在一旁,神色颇为恼怒,「殿下,臣这就去……」

「不用了去打扰他们,不来就不来吧,」

「臣明白了,那麽往后的年份,他们也不用再来了。」

「皇叔啊,强硬让他们来一趟,这也不好,孤担心……」

「殿下不用担心,有臣在,臣定当为太上皇尽孝。」

「孤担心的不是这个,担心若强硬让他们来朝贺,恐这些叔叔与姑姑在来洛阳的路上,忧惧而死。」

李孝恭的脚步僵硬在原地。

李承乾又道:「或许不会这样,也不至于忧惧,可万一呢?哪怕只有一个,让孤如何与父皇解释。」

走了两步,见人站在后方不走动,李承乾道:「皇叔?」

「嗷……」

李孝恭稍稍回神。

「皇叔快些吧,爷爷年纪大了,他老人家吃完就要睡,我们快些过去,还赶得上。」

「喏。」

太上皇的宅院外,临川公主站在门口,见到了一边说笑一边朝着这里走来的两个弟弟。

看到稚奴与慎弟完好地回来,她上前道:「嗯,都长高了。」

已十五岁的李治与李慎躬身行礼。

临川满意道:「去见爷爷吧。」

李治与李慎走入宅院内,向爷爷与舅爷问好。

饭桌上,菜肴皆已备齐,李丽质与母后正在布置着菜肴。

李渊笑起来少了几颗牙齿,他道:「都长大了,稚奴也长这麽高了。」

李丽质冷哼道:「他在博州都玩野了,还知道回来,不如在外面继续野玩。」

李治道:「姐,弟弟一直给母后写书信的。」

李慎轻笑着。

「哦?我怎麽听说晋王在博州结交游侠数十人,还成群结队横行乡里?」

「有吗?」李治正色道:「定是有人污蔑弟弟。」

再注意到姐姐如同逼问的目光,李治低下头道:「只是结交了一些好友。」

这麽多年过去了,这个家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大家都长大了。

宁儿将一切都看在眼里。

有宫女匆匆而来,道:「太子殿下与河间郡王来了。」

李渊颇为高兴,这些孙子孙女都在身边,朗声道:「用饭。」

……

PS:还有一章补更,先欠着,明天晚上争取补上。

这个中秋佳节,应付各路亲戚实在是耗费心力。

小张祝福诸位,此中秋佳节,平安快乐,幸福美满。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